这次伊朗遭受的攻击的确是毁灭性的。以色列出动了超过两百架战机,其中包括先进的F-35隐形战斗机,这些战机携带着能够穿透地面保护层的炸弹,将伊朗的核设施彻底摧毁。然而,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号称具备“千里眼”功能的远程预警雷达在整个攻击过程中竟然失去了作用,甚至连敌方飞机的行踪都未能锁定。更让人失望的是,俄罗斯制造的“谐振-NE”雷达声称具备探测1100公里远距离目标的能力,但却连几米高空中的无人机都未能识别,而在克里姆林宫遭遇袭击时,S-400雷达也显得毫无用处。尽管伊朗的防空部队因局势紧迫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指挥系统始终处于混乱状态:革命卫队与国防军各自独立运作,雷达网络呈现零散局面,在面对多达二十种型号的导弹和各种不同的雷达系统时,战斗中甚至连基本的信号连接都无法实现。
然而,从根本上说,伊朗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五年前,若是他们愿意勉强投入一些资金购买中国的红旗-9防空导弹和YLC雷达,局势或许会有所改观。然而,令人唏嘘的是,他们对中国的技术抱有偏见,最终选择依赖俄罗斯的装备,但收效甚微——俄罗斯的雷达在乌克兰战场上经受了多次挫折,而在伊朗同样显得毫无实用价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基斯坦,它们装备了中国制造的歼-10战机以及先进的防空系统。这不仅使其成功撃落过印度的“阵风”战机,充分展示了装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显现出明确的战略导向。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雷达系统能够成功打破困境?归根究底,这要归功于“体系化”两字!伊朗将雷达作为“单打独斗”的英雄,而我们则采用了“联合作战”的战略思维:天空中的卫星负责广域监控,空警-500预警机确保广泛覆盖,同时地面移动雷达车则用来细致排查盲区,甚至连地球曲面的死角也被严密掩护。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反隐身技术——在东海区域,国产的JY-26雷达利用UHF波段成功将隐形的F-22“揪出”,并能在500公里外进行锁定,其性能甚至超过了美方的同类雷达产品。
在技术层面上,我们亦拥有显著优势。我们的超级预警雷达探测范围已经扩展至8000公里,甚至能从北京监视到遥远的澳大利亚。这究竟是为什么会如此强大?因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掌控了94%的镓金属产能,氮化镓芯片的应用将雷达的功耗降低了60%,而成本仅为其美国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性能更是敢于直面福特级航母上使用的雷达系统。同时,伊朗此时正为备件短缺而苦恼,而我们研发的量子雷达原型机已经开始试运行,具备精准捕捉导弹尾焰微小震动能力的技术。
真正的胜利关键在于全面的系统对抗能力。在去年举行的红剑军演中,解放军对“防空摧毁”进行了深入演练:电子战机首先摧毁了敌方的雷达系统,接着隐形的歼-20迅速突入并实施打击,随后红旗-19导弹以惊人的17马赫速度进行拦截,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连招,直接突破了敌方的防线。相比之下,伊朗在遭遇袭击时,只是在指挥部被摧毁后才恍然想起要转移数据,核科学家们逐个被点名清除。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下,如何能够指望赢得战争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