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令人痛心的故事中,弟弟竟做出了性质极为恶劣的举动。原本哥哥因工伤获得的 58 万工伤金,本应是哥哥及其家人生活的希望,却被弟弟冒领。弟弟用这笔钱购置了豪车,享受着奢靡生活,而哥哥却在破屋中艰难度日,最终悲惨离世。历经漫长岁月,真相终于得以昭雪,正义虽迟但到。这起事件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贪婪,让人为哥哥的遭遇感到悲愤,也让我们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弟弟冒领瘫痪哥哥58万工伤金买豪车
【弟弟冒领瘫痪哥哥58万工伤金买豪车】近日,上海浦东检察院披露一起令人发指的工伤诈骗案:安徽籍农民李东冒领高位截瘫哥哥李震的工伤保险金累计58万余元,用于购置豪车、新建住宅,而真正的受害者李震却在破旧老宅中因感染去世。此案经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社会对工伤保险制度漏洞与人性道德底线的双重拷问。2025年3月,浦东检察院以诈骗罪对李东提起公诉。经查实,李东在哥哥去世后持续三年冒领保险金,犯罪金额达58万余元,远超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法定标准。面对检察官质询,李东起初辩称“不知哥哥已死”,后又称“钱是哥哥自愿给的”,但均被银行流水、购车合同等铁证驳回。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此案中,李东不仅侵吞哥哥救命钱,更间接导致其因缺乏医疗护理死亡,情节极其恶劣。目前,法院尚未宣判具体刑期,但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其量刑将接近法定上限。
2019年初,45岁的李震为谋生计到上海某保安公司应聘。因公司规定入职年龄不得超过45岁,他借用弟弟李东的身份证办理入职手续,并将工资卡登记为弟弟名下。同年3月,刚升任保安队长的李震在返岗途中遭遇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经工伤鉴定为一级伤残,每月可领取近1.6万元保险金。然而,这张承载着李震生存希望的银行卡,却在出院后被弟弟李东以“代为保管”为由拿走。
据保安公司同事回忆,李震出事后精神状态尚可,还能通过电话沟通工作。但自2019年底起,每月准时到账的保险金实际流入李东账户。李东一家迅速过上奢靡生活:全家搬离农村老宅,住进三层小楼,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李东儿子更是驾驶红色奔驰敞篷跑车在村里招摇过市,车牌号与工伤保险金发放记录中的银行流水时间高度吻合。
2021年,长期卧床的李震因肺部反复感染去世。按照规定,工伤保险金应在受益人死亡后停发,但李东不仅未申报哥哥死讯,反而伪造生存证明继续冒领。直至2024年,社保中心核查发现李震账户存在异常,委托保安公司实地走访,才从同乡处得知其已离世三年。
调查显示,李震生前居住条件极为恶劣:破旧老宅内仅有一张硬板床,连基本护理设备都未配备。而李东在哥哥去世后累计冒领的58万余元中,32万元用于购买奔驰跑车,18万元用于新房装修,剩余款项则作为日常开销。更讽刺的是,因购置豪车导致家庭收入超标,李东一家还被取消了低保资格,但他仍理直气壮地宣称:“花的是自己银行卡里的钱。”
2025年3月,浦东检察院以诈骗罪对李东提起公诉。经查实,李东在哥哥去世后持续三年冒领保险金,犯罪金额达58万余元,远超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法定标准。面对检察官质询,李东起初辩称“不知哥哥已死”,后又称“钱是哥哥自愿给的”,但均被银行流水、购车合同等铁证驳回。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此案中,李东不仅侵吞哥哥救命钱,更间接导致其因缺乏医疗护理死亡,情节极其恶劣。目前,法院尚未宣判具体刑期,但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其量刑将接近法定上限。
此案暴露出工伤保险制度的多重漏洞:保安公司未核实员工身份信息与工资卡归属关系;社保中心长期依赖纸质证明进行生存认证,缺乏动态核查机制;基层村委对低保户家庭经济状况变更失察。事实上,早在2022年,人社部就曾发文要求建立工伤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系统,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
专家建议,应建立“人脸识别+大数据比对”的生存认证体系,定期与民政、公安等部门共享数据;同时,对冒领行为实施“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也倒查相关单位管理失职责任。正如检察官在庭审中所言:“工伤保险金是劳动者的‘保命钱’,任何侵蚀行为都在动摇社会公平的根基。”这起案件中,李东用哥哥的血泪钱堆砌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却让亲情在贪婪中彻底崩塌。当红色跑车碾过村庄小道时,或许他早已忘记,那张被借用的身份证背后,是一个男人用生命换来的最后尊严。
以上就是【弟弟冒领瘫痪哥哥58万工伤金买豪车】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