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关于拆服饰手办被认定为淫秽物品的案件引发关注。12 人因销售此类物品获刑,他们共销售了 2 万余件,金额高达 200 余万元。这些拆服饰手办本应是普通的收藏或装饰物品,却因被恶意制作成淫秽内容而触犯法律。这一事件警示人们,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同时也提醒相关行业要加强监管,杜绝此类不良物品的流通,以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秩序。
可拆服饰手办被定淫秽物品 12人获刑
【可拆服饰手办被定淫秽物品 12人获刑】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团伙制售涉黄手办案件作出一审宣判,从手办工厂老板到淘宝店运营等12名被告人,因犯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至缓刑不等的刑事处罚。这一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手办行业敲响了警钟。这起案件的主犯许某,为牟取暴利,在广东省东莞市经营一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和一间工厂,并在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开设网店。他雇佣员工制作并对外销售手办类淫秽制品,下游经销商孟某也参与其中。据调查,涉案网店自2022年起,共销售经鉴定的手办型淫秽物品2万余件,销售金额达人民币200余万元。案发后,民警在许某的仓库内查扣3万余件手办,均被鉴定为淫秽物品。此次被认定为淫秽物品的手办,具有明显的性暗示特征。以其中一款争议较大的手办为例,它是一个女性跪在地上的形象,上身和下体都穿有可脱卸式内衣裤,背后有一对翅膀;胸部和关节部位做了色素沉淀,没有特地制作乳头,下体简化成一条线。这种设计明显超出了正常动漫手办的范畴,具有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
宝山区人民法院在认定案涉手办为淫秽物品时,依据的是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以及两名购买手办时未满18岁的证人的证言。这两名证人表示,购买案涉手办后,他们认为其中有色情内容,羞于展示。这一证言也从侧面证明了手办的诲淫性。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对许某、孟某以及工厂经理、图纸设计工程师、手办制作人员、淘宝店运营等12名被告人提起公诉。2025年4月9日,宝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许某、孟某作为案涉公司经营者,被认定为主犯,构成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分别被判刑四年九个月、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工厂经理被判犯制作淫秽物品牟利罪,刑期三年九个月,并处罚五万元;其余9人被判处缓刑。
这一判决结果公布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手办工厂文员和网店运营也受到刑事处罚,是否处罚过重?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志远教授表示,从犯的量刑主要取决于犯罪情节轻重、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等因素。从犯罪情节层面来看,犯罪数量和犯罪金额已经达到了“情节严重”的标准。本案的裁判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代转型。司法机关对主犯从严惩处,彰显了对规模化淫秽物品产业链的零容忍,坚守了“严”的规范底线。同时,对从犯适用缓刑,体现了“宽”的处遇弹性,审慎评估了劳动者的职业风险,充分考量了不同岗位人员的实际作用。
此外,这起案件也暴露出手办行业存在的问题。手办起源于日本,是动漫、游戏中人物的衍生模型,制作工艺精细,通常按一定比例还原原作中的角色或场景,在动漫爱好者群体中有较高收藏价值。然而,近年来,部分商家为追求利益,将手办与色情元素相结合,制作、贩卖涉黄手办。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手办行业的形象。
此次判决彰显了法律对制作、贩卖淫秽物品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商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律,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手办市场秩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也应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哪些产品能够售卖,哪些产品不能卖,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动,对那些可能打擦边球的商家,不能手软。只有这样,才能让手办行业回归正轨,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可拆服饰手办被定淫秽物品 12人获刑】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