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老外们也渐渐被中国品牌“征服”。他们在购物体验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魅力。无论是高品质的电子产品、时尚的服装,还是实用的家居用品,中国品牌都以其卓越的性价比脱颖而出。这些老外们纷纷表示,在中国购物不仅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之物。他们不再仅仅是来旅游,更是以购物为主,享受着中国品牌带来的惊喜。“中国制造”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让老外们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
老外难逃中国品牌真香定律
【老外难逃中国品牌真香定律】自4月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全面铺开以来,一股外国游客组团赴华代购的热潮悄然兴起。他们不仅热衷于抢购食品、服饰、特色工艺品等传统热门商品,连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备受青睐,“中国制造”正强势登陆外国人的代购清单。从国人热衷出境代购,到如今外国游客纷纷来华开启“反向海淘”之旅,中国品牌正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全球范围内收获大量粉丝,上演着一场精彩的“真香定律”。随着ChinaTravel热潮持续升温,不少外国游客来华旅行时,都怀揣着一个重要目标——尽情“买买买”!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便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整个假期期间,银联与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交易笔数激增,涨幅超过240%,交易金额的增幅也逼近130%。这一数据,无疑是中国消费市场吸引力的有力证明。在这股购物热潮中,不少外国游客甚至将购物置于旅游之上,主打一个“购物为主,旅游为辅”。他们拖着空箱子而来,满载而归,俨然成了“反向代购”的实践者。而谈及他们的代购清单,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无疑占据了重要一席。就拿当下备受追捧的VLOG神器来说,在其他国家,其售价可能高达6000多元,而在中国,只需4499元就能轻松入手。若再算上退税优惠,还能再省下四五百元。如此诱人的价格差,怎能不让人心动?为了让外国游客在中国能够畅游无阻、畅购无忧,相关部门和企业可谓是“大招频出”。过境免签、移动支付、即买即退,被不少人戏称为ChinaTravel的“三件套”。
如今,外国银行卡能够直接注册绑定国内的移动支付平台,越来越多的境外电子钱包也得以在国内直接使用,让外国游客在华支付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一位来自英国的苏格兰来中国度假的女士表示:我想买点纪念品给自己和我的朋友们。另一名外国友人表示:我想买衣服、鞋子、珠宝,因为比在我的国家买要便宜。在热闹非凡的购物场景中,还有更多外国游客分享着他们的购物细节。一位金发碧眼的法国小伙,兴奋地穿梭在电子产品专卖店里,手里已经提着刚买的最新款国产运动相机。他眉飞色舞地说:“这款相机画质超棒,功能又多,在法国那边价格高得离谱,算上各种税费,要差不多 7000 元人民币。但在这里,不仅价格便宜,退税后我算了一下,能省将近 1500 元呢!我打算再买几台,带回去送给喜欢摄影的朋友。”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年轻女孩,在时尚服装区流连忘返。她手里拿着好几件中国设计师品牌的衣服,对着镜子比划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些衣服的设计太有创意了,款式新颖又独特,而且面料质量特别好。在我们国家,类似的衣服价格至少要贵上一倍。我打算多买几件,回去每天换着穿,让朋友们都羡慕一下。”
还有一位美国的背包客,在特色工艺品摊位前蹲了下来,仔细挑选着精美的瓷器。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青花瓷瓶,仔细端详着上面的花纹,赞叹道:“这瓷器的做工太精美了,上面的图案栩栩如生,就像艺术品一样。在美国,这样一件瓷器价格不菲,而且很难买到这么正宗的。我一定要买几个带回去,放在家里当装饰品,肯定很有格调。”
在珠宝首饰区,几位来自中东的游客正围在一起,挑选着璀璨夺目的中国珠宝。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中东女士,拿起一条镶嵌着宝石的项链,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这些珠宝的设计融合了东西方的元素,既优雅又时尚,而且价格比我们那里实惠多了。我打算多选几件,作为礼物送给家人和闺蜜。”
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全面落地以来,外国游客赴华“反向海淘”现象折射出中国商品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结构性变革。这一趋势不仅印证了“中国制造”的品质升级,更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消费逻辑的重构。
从消费行为看,外国游客代购清单的扩展直接反映中国产业链的跃迁。以电子产品为例,VLOG神器在中国售价较国际市场低约25%,这背后是本土品牌通过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化实现的成本优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占比达30.1%,较五年前提升7.3个百分点,印证“中国制造”已从代工贴牌转向自主创新。这种转型使中国商品既保持价格竞争力,又具备技术附加值,形成对海外消费者的双重吸引力。
政策层面的创新为消费热潮提供了制度保障。过境免签政策将144小时停留范围扩大至54国,移动支付平台接入超30个境外电子钱包,形成“入境便利-消费场景-离境退税”的完整闭环。这种制度设计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重构了国际游客的消费体验——从传统观光转向“深度体验+精准采购”。银联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境外来华人员单笔消费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8%,显示政策正推动消费从“走量”向“提质”转变。
然而,这股热潮也暴露出潜在挑战。部分外国游客将中国视为“低价购物天堂”,可能固化“中国制造=廉价”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大疆无人机、华为手机等高端产品已占据全球市场30%以上份额,但这类商品在代购清单中的占比仍不足15%。如何通过品牌叙事与场景营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化认同,是中国商品国际化亟需突破的瓶颈。
更深层次看,这一现象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趋势。当越南、印度等新兴制造国承接中低端产能时,中国正通过智能制造与品牌出海重塑价值链。德国工业4.0研究院报告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达392台/万人,超全球平均水平2倍,这种技术密度为商品升级提供了底层支撑。未来,中国商品需在“性价比”与“品牌溢价”间找到平衡点,既满足新兴市场对实用性的需求,又通过设计创新与文化赋能打开发达国家市场。
以上就是【老外难逃中国品牌真香定律】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