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已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从经济的高速发展到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军事的日益强大到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台媒体人发出“台湾真的该回家了”的感叹,正是对这一事实的深刻认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中国人都应牢记这一事实,携手共进。如今,我们正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让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共享祖国繁荣昌盛的荣光。
台媒体人感叹:台湾真的该回家了
【台媒体人感叹:台湾真的该回家了】近日,台媒体人表示“台湾真的该回家了”,呼吁所有中国人堂堂正正站起来,不再被欺负。台湾时事评论员唐湘龙表示,上个礼拜巴菲特在开他的股东大会的时候,他说你生在今天的中国你真幸运,我想说台湾真的该回家了。不是因为想证明两岸是谁赢,而是希望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能够堂堂正正站起来,挺直脊梁不要再被欺负。此言一出,迅速引发两岸舆论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这一声呼唤,既是对台湾当前政治生态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殷切期盼。这声跨越时空的呐喊,既是对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的庄严回应。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量子芯片的研发,从台北夜市的支付宝结账到平潭口岸的凤梨酥货轮,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脉动在此刻交织,昭示着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不仅是民族情感的终极归宿,更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必然。
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执政即将满周年,其施政表现却让台湾民众深感失望。根据雅虎网站网络投票数据,4.83万名参与投票的网民中,79.5%表示“非常不满意”,6.4%表示“不太满意”,仅6.5%认为“非常满意”。在具体施政领域,“两岸关系”以40.5%的不满意度高居榜首,经济、能源、外事等议题紧随其后。这一数据折射出台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时的失能,更暴露出其“挟洋谋独”路线与民众期盼的背离。
岛内经济民生困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撕裂。台湾政务、经济领域的不满意度均超三成,能源政策更是引发民众持续抗议。台积电工程师参与大陆量子芯片研发、台南果农通过大陆电商平台拓展市场等案例,反衬出台当局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方面的无能。正如唐湘龙所言:“我们不是要证明谁赢,而是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挺直脊梁,不再受欺负。”
在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之际,岛内统派力量正以行动诠释家国情怀。2025年“五一”期间,台湾劳动党联合32个民间团体发起“要和平、要发展”大游行,参与者突破12万人次。最新民调显示,18-35岁台湾青年中,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比例较五年前提升19个百分点,78%的受访者将“大陆发展机遇”列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选项。这种转变在青年创业领域尤为显著:厦门台青创业基地孵化出37家高新企业,平潭综合实验区台企数量突破1.2万家,台北夜市摊主用支付宝结账、台南果农手机接收大陆订单等场景,正重塑两岸经济融合图景。
文化认同的回归同样令人瞩目。两岸联合考古发现改写南岛语族迁徙史,闽南童谣中的“天黑黑,要落雨”与大陆民谣产生共鸣。台湾艺人陈乔恩、陈妍希等数十人转发“台湾必归”海报,陈震更在社交媒体强调:“不管注销什么,都不能注销我是中国人的事实!”这些声音,与唐湘龙的呼吁形成共振,共同构成推动两岸心灵契合的民间力量。
台湾回归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台湾光复、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从法理与道义层面确立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当前,183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明确支持该决议,中美洲议会等国际组织驱逐台湾地区代表,外部势力操弄“台湾牌”的空间被实质性压缩。这种国际格局演变,与大陆持续推动的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形成合力。
从台胞证“一码通”覆盖全国368个高铁站,到京台高速高铁规划加速推进;从高雄港货轮载着凤梨酥驶向平潭口岸,到台积电工程师参与大陆科技攻关,两岸民众正用脚步丈量共同家园的辽阔。正如唐湘龙所言:“回家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种融合,既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彰显于文化认同的深层共鸣。
岛内统派力量正形成前所未有的联动格局。2025 年 "五一" 期间,台湾劳动党联合 32 个民间团体发起 "要和平、要发展" 大游行,参与者突破 12 万人次。最新民调显示,18-35 岁台湾青年中,认同 "两岸同属一中" 的比例较五年前提升 19 个百分点,78% 的受访者将 "大陆发展机遇" 列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选项。
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度持续巩固。2024 年联合国大会第 78 届会议期间,183 个国家再次明确支持第 2758 号决议。随着中美洲议会等国际组织陆续驱逐台湾地区代表,外部势力操弄 "台湾牌" 的空间被实质性压缩。这种国际格局演变,为民族复兴进程中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进程,本质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空压缩。从经济融合看,两岸贸易额连续20年突破千亿美元,ECFA早收清单持续释放红利;从社会融合看,30万对两岸婚姻构筑起情感纽带,200万在陆台胞享受同等待遇;从文化融合看,妈祖信俗、南音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申遗,让“文化中国”的认同更加具象。这种融合进程,正以不可逆之势推进。
大陆近年推出的融合发展政策已形成系统性布局。从台胞证 "一码通" 覆盖全国 368 个高铁站,到平潭综合实验区台企数量突破 12000 家;从厦门台青创业基地
孵化出 37 家高新企业,到两岸联合考古发现改写南岛语族迁徙史
,持续深化的交流合作正重塑着两岸关系基本面。正如台湾媒体人黄智贤所言:"当台北夜市能用支付宝结账,台南果农手机收到大陆订单,这种日常化的融合远比政治口号更有力量。"台湾当归,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回归,更是文明意义上的重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台湾的回归将使中国版图更加完整,使中华文明更具张力,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具说服力。当14亿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当九二共识的基石愈发稳固,当文化认同的纽带更加坚韧,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历史时刻,必将在民族复兴的曙光中到来。这不仅是历史的判决,更是时代的选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何以中国”的庄严回答。
以上就是【台媒体人感叹:台湾真的该回家了】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