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水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村支书称村里浇地竟需 180 元每小时,这一消息让村民们大为震惊。村支书随后详解“二次提水”水费构成,解释了背后的原因与运作机制。目前,政府已全面部署相关工作,旨在规范水费收取,保障村民权益。这一举措彰显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将积极介入调查,确保水费收取合理公平,让村民不再为高昂水费而犯愁,也为农村水利灌溉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村支书回应村里浇地180元每小时
【村支书回应村里浇地180元每小时】近日,山西运城一地有村民反映浇地用水“天价”而不敢浇地,“浇地每小时180元,隔壁村每小时30元”。5月12日,据南张村村民介绍,该村约有三千名常住村民,日常用水和浇地用水主要依靠村里的两口深井。生活用水价格为每吨2元,而浇地用水每吨3元。看似单价尚可接受,但实际浇地费用却让村民们望而却步。按照村里的用水情况换算,浇地每小时费用高达180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村浇地每小时仅需30元。南张村本就是旱地,平日里村民对浇地的需求并不大。然而,自3月中旬以来,当地遭遇旱情,降水稀少,用水难题愈发凸显。村民无奈表示:“原来抽井水4小时就满了,现在抽20小时都满不了。”目前,井水仅能勉强满足村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大多数村民因此只能选择放弃浇地。这使得村里种植的药材和小麦因缺水而干枯,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成和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当地也出现过旱情抽水困难的情况,直至降雨才得以缓解,这也反映出该地区抗旱形势的严峻性和长期性。针对村民反映的浇地用水价格问题,据相关报道,南张村村支书回应称,浇地用水的价格确实是每吨3元,换算下来每小时大约180元,这个定价是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定的。
对此,南张村村支书张俊平进一步解释道,他们村采用的是“二次提水”的喷灌浇地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先把水从水井抽到水池中,而水井与水池之间的距离足足有一千米。在抽水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抽水设备的电费、设备维护费等成本,还有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等费用,这些成本都包含在了水费里,他们已经向村民详细解释了水费的构成情况。
5月12日下午,记者又联系了闻喜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当地近日确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县里已经迅速组织了应急、农业、水务等多个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相关工作,并积极与各乡镇进行对接,力求尽快解决村民们的用水难题。
村支书张俊平回应称,浇地用水价格为3元每吨,大约180元每小时,定价是由村委会和代表研究制定,且该村是“二次提水”喷灌浇地,水井与水池相距一千米,已向村民解释水费构成。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村民的疑虑。从合理性来看,二次提水确实会增加成本,但成本究竟如何构成,是否合理透明,村民心中仍有疑问。村委会在制定价格时,是否充分考虑了村民的承受能力?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究。毕竟,村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其职责是为村民服务,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价格制定若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必然难以得到村民的认可。
从反论角度思考,或许有人认为“天价”浇地水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二次提水过程中,除了抽水成本,还有设备维护、电力消耗、人工费用等,这些都会增加成本。而且,在旱情严重的特殊时期,水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其价值提升,价格相应上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这种观点忽略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承受能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村民收入有限,过高的水费会直接打击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此外,若任由这种“天价”水费存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村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加剧,农村矛盾激化等。
闻喜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当地近日确实出现旱情,县里已组织应急、农业、水务等部门召开专题会,部署相关工作,与各乡镇积极对接。政府的这一举措值得肯定,面对旱情,政府积极作为,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但从长远来看,解决农村用水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应急措施。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既要考虑成本,又要兼顾村民的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用水的监管,防止出现乱收费、不合理定价等现象。
南张村浇地“天价”水费事件,暴露出农村用水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一事件不仅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政府、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以科学、民主、合理的方式解决农村用水难题,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生产,共享发展成果。
以上就是【村支书回应村里浇地180元每小时】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