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曾扬言对华加征高额关税,一度将关税提升至较高水平,引发全球经贸格局的重大变化。然而,如今他表示对华关税不会回到 145%,这一政策调整背后暗藏着诸多博弈。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及企业压力促使其重新审视关税政策,避免过度贸易摩擦对自身造成过大伤害;另一方面,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对于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双方在博弈中也在寻求一种平衡,以避免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推动双边经贸关系逐步走向稳定与协调的轨道。这一政策转变折射出国际经贸舞台上的复杂态势与各方的利益权衡。
特朗普:对华关税不会回到145%
【特朗普:对华关税不会回到145%】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公开表示,对华关税“不会回到145%”,这一表态与此前其团队释放的“大幅降低关税”信号形成呼应,但未明确关税最终降幅。这一政策转向背后,是中美经贸摩擦持续近七年的复杂博弈,以及美国国内经济压力与地缘政治考量的双重驱动。自2025年4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态度频繁波动。4月9日,美国宣布对全球除中国外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政策,同时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25%,叠加此前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征收的20%关税,累计税率达145%。然而,4月22日,特朗普突然改口称“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引发市场猜测。此次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回到145%”,但未给出具体降幅,仅强调“关税不会为零”。这一表态与其财长贝森特4月22日“关税战难以为继”的言论相呼应。分析认为,美国政府软化立场的核心原因在于,高关税已对美国经济造成反噬。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速低于预期,通胀压力持续,而中国对美出口仅占其进口总额的13%,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调整并非单纯的经济考量。一方面,美国国内反对声浪高涨。2025年4月,美国零售业协会、农业团体等联合致信白宫,要求取消对华关税,称“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1200亿美元”。另一方面,特朗普需为2026年中期选举铺路。民调显示,55%的美国人不认可政府经济举措,60%担忧关税加剧通胀。
地缘政治层面,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施压中国在芬太尼、TikTok等问题上让步。4月,美方曾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国出售TikTok美国业务,但遭中方拒绝。此外,美国正推动“对等关税”计划,要求盟友限制对华经贸合作,以换取关税豁免。然而,这一策略遭遇阻力。2025年5月,东盟重申加强对华贸易合作意愿,日本则继续反对美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针对特朗普的关税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4月23日回应称:“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他强调,若美方想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应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谈判。
事实上,中国已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美贸易依赖度持续下降。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东盟、欧盟出口占比分别提升至16%和15%,而美国占比降至11%。此外,中国通过扩大自拉美、非洲进口,进一步分散供应链风险。
尽管特朗普释放“关税降温”信号,但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性未变。分析认为,美方可能采取“阶梯式降税”策略,先取消部分非战略领域关税,同时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维持高压。例如,2025年3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12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中国则坚持“底线思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月21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若其他国家限制对华合作,中方将坚决反制。此外,中国正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升级,并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降低对美市场依赖。
特朗普“关税不会回到145%”的表态,标志着中美经贸摩擦进入新阶段。短期内,双方可能围绕关税降幅、非关税壁垒等展开谈判;长期看,技术竞争、地缘政治博弈将贯穿始终。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平等对话、互利合作”。在这场全球两大经济体的较量中,理性与克制比对抗更能惠及双方及世界经济。
以上就是【特朗普:对华关税不会回到145%】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
下一篇: 大厅链接房卡购买外挂—教你苹果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