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正悄然转变,不再过度依赖美国单个市场,积极展开多元化布局。以往,他们大多将目光聚焦于美国,然而如今,这种局面开始改变。他们深知单一市场的风险,于是纷纷开拓新的领域和地区。在亚洲,东南亚市场成为热门选择,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日用品供应商提供了广阔空间。欧洲市场也备受青睐,其较高的消费水平和对品质的追求,吸引着供应商们布局。这种多元化布局,让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中更加稳健,也为中国日用品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
【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13日下午3时A股收盘后,中国商务部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同步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将于5月14日前调整关税税率,这一举措标志着中美经贸摩擦正式进入实质性缓和阶段。5月13日一早,穆龙生便收到了来自美国合作伙伴贸易订单的邮件,为其此前合作的美国连锁超市Kroger(克罗格)代工生产其自有品牌的日用品。他感到欣慰的是,这次的订单价格和4月2日之前的订单价格一样。穆龙生是江苏华腾个人护理用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其工厂此前为美国沃尔玛、Kroger等零售商贴牌生产日用品。因4月以来中美关税摩擦,美国客户停止向中国供应商下单,Kroger也在其中。5月12日,一则重磅消息在经贸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中美公布了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声明中明确承诺,双方将在5月14日前大幅下调关税。具体而言,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比例将从原本高昂的145%大幅下调至30%。这一举措无疑为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丝缓和的曙光。穆龙生透露,以他们公司长期合作的美国大型零售商Kroger为例,若没有此前那场旷日持久的关税摩擦,Kroger本应在3月就下达订单。然而,受关税问题的影响,订单足足推迟了两个月之久。如今,随着关税下调的消息传来,穆龙生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焦急地催促厂家提速出货,以弥补因订单延迟造成的损失,一边还要应对近期不断增加的欧洲订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工厂的夜间生产车间也是灯火通明,工人们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
尽管美国订单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务节奏,但令人欣慰的是,4月的订单情况并未受到太大冲击。由于欧洲、巴西等地新增订单的及时弥补,4月订单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如今,随着美国订单的逐步恢复,穆龙生对公司今年的销售情况也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他预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公司的业绩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美国客户若想在中国之外寻求可替代的生产厂商,实际上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穆龙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语气诚恳地坦言。他进一步解释道,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且繁琐的环节。首先,前期美国客户需要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一系列严格的验证审批流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审批流程受阻,从而影响生产进度。
再者,东南亚地区虽然近年来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与成熟的中国制造业相比,其工厂的配套供应链仍显不够齐全。许多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东南亚工厂还得依赖从中国进口。这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如果基础材料都要从外地运来,不仅成本会大幅增加,而且运输时间也会延长,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甚至开产品的模具,东南亚工厂也往往需要回到中国来采购。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让美国客户在寻求替代工厂时望而却步。
另外,从交货周期来看,东南亚工厂的货期大概在40天左右,而中国企业凭借着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通常只需25天就能完成交货。这种时间上的优势,对于追求效率和效益的美国客户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不少美国客户在历经艰辛寻求替代工厂却未果之后,最终还是会选择转而与中国企业继续合作。他们深知,中国制造业在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等方面具有的综合优势,是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
然而,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过去一个月所经历的种种波折,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穆龙生在谈及未来规划时表示,目前他所在的企业正在认真考虑两种策略:“要么将工厂迁移至其他地区,以分散风险,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么积极寻求全球范围内更多的订单,从而避免过度依赖美国单个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布局。”
从供应链优势角度看,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在全球竞争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穆龙生指出,美国客户在中国之外寻求可替代生产厂商面临诸多困难。前期需通过美国食药监等一系列验证审批流程,东南亚工厂配套供应链不如中国齐全,开产品模具还需到中国采购,且货期方面中国仅需25天,而东南亚工厂大概在40天。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客户在寻求替代工厂未果后,又转而与中国企业合作,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供应链的优势。
然而,经贸摩擦带来的风险也让中国日用品供应商深刻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过去一个月的经历,让穆龙生等供应商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美国单个市场。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穆龙生提出未来要么迁厂,要么寻求全球范围内更多订单;孙青也表示现在要谨慎,不能再把所有订单押在单一市场。这种心态的转变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一旦该市场出现波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严重影响。
从反论点角度看,有人可能会认为,既然中美经贸摩擦已经缓和,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可以继续依赖美国市场,无需进行战略调整。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国际经贸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虽然目前双方达成初步协议,但未来仍可能存在各种变数。例如,美国可能会在未来再次调整贸易政策,或者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影响美国市场的需求。因此,中国日用品供应商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战略调整。
从驳论角度看,那些认为中国日用品供应商无需担心供应链优势被取代的观点也是片面的。虽然目前中国在供应链方面具有优势,但随着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竞争对手。东南亚等地区也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配套,提高生产效率。如果中国日用品供应商不持续创新和提升竞争力,其供应链优势可能会逐渐减弱。
以上就是【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