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穿村致 19 人身亡”,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灾难。一问为何火车会如此频繁地穿越村庄?是铁路规划的不合理,还是安全意识的缺失?二问村庄为何会处于这样危险的境地?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后期发展的疏忽?三问相关部门在这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存在监管不力或应对不当?四问 800 多位村民长期暴露在危险中,他们的安全诉求为何未得到重视?五问后续将如何整改,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答,也必须得到妥善解决,以告慰逝去的生命,保障村民的安全。
五问“火车穿村致19人身亡”
【五问“火车穿村致19人身亡”】近日,“焦柳铁路穿村致19人身亡”一事引发关注。公开报道发现,在这十多起事故中,遇难者以老年人、小孩、聋哑残障人为主。火车为何非要穿村?后果为何如此严重?当地到底有没有安全防护措施?铁路周边为何不封闭?该如何预防铁路事故发生?首先,火车为何非要穿村?宋家湾村,宛如一颗隐匿在湘西张家界市山区武陵山脉腹地的明珠,背靠着巍峨的尖角山,面朝着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河。这里生活着800多位村民,他们大多为土家族,宋姓更是村中的大姓,承载着深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然而,这片山区耕地资源极为紧张,全村仅有519.9亩基本农田,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足一亩。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却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于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许多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广东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这片土地。焦柳铁路,作为“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一条重要战备铁路,于1978年正式建成通车。焦柳铁路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宋家湾村的格局。它从村子的腹地呼啸而过,将整个村子一分为二。铁轨西侧的山下,居住着1 - 6组的600多位村民,这里分布着肥沃的农地、通往外界的省道以及成片的住房,是村民们生活的主要区域。而铁轨东侧的缓坡和山上,则住着7 - 9组的200多位村民,这里拥有全村五分之二的耕地,是他们耕作劳作的地方。40多年来,村民们无论是上山耕作,还是下山出行,都不得不横跨这条铁轨,每一次跨越都伴随着潜在的危险。
这条连接河南焦作与广西柳州的普速铁路,47年来常常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呼啸着穿过宋家湾村。然而,其原始线路设计却给宋家湾村埋下了长期的安全隐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该路段火车撞人事故便频繁发生,那惨烈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却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成为了困扰当地数十年的民生难题。
第二,后果为何如此严重?铁路总长1.5公里内,分布着4个曲线弯道和2段穿山隧道。在村民们看来,这无疑是火车在村里经常撞人的重要诱因。每当火车行驶到这些弯道处,弯道和沿线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像一道道屏障,严重阻碍了村民的观察视线。村民们往往难以提前发现火车的到来,而火车鸣笛时有时无,声音也常常被周围的环境所掩盖。等到人终于发现火车时,它往往已经近在咫尺,与此同时,火车还在快速行驶,留给人们避让的时间极为短暂,稍有不慎,便会酿成惨祸。
村民宋富粗的房子就坐落在“死亡弯”边上,那是一个让村民们闻之色变的地方。拇指头大小的煤粒经常从火车上掉落在他家门口,仿佛是命运的一次次警示。早年,火车行驶时震动极大,他家屋顶上的瓦片常常被震得七零八落,仿佛随时都会崩塌。他亲眼目睹了好几次村民在弯道被撞身亡的惨剧,那血腥的场景让他至今心有余悸。他的妻弟也是在夏天的一个傍晚,坐在弯道边乘凉,起身时一个不留神,便被呼啸而过的火车撞身亡,留下了一个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悲痛。
第三,是否有安全防护措施?村民宋富粗回忆起1971年铁路开工前的情景,那时规划线路横穿村子,他家部分房屋不幸被划入了规划红线内。为了给铁路让道,他家不得不拆除了三四间房屋,剩余的部分则紧紧地挨着铁轨,最近的地方距离铁轨不足3米,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仿佛是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疤。根据2014年颁布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两侧应当设立安全保护区。在村镇居民区,高铁的安全保护区为15米,而像焦柳铁路这样的普铁则为12米。然而,邻村禾家村站站长张晓东却无奈地表示,焦柳铁路建设时相关法律还不健全,设计也缺乏长线规划,再加上当时财政资源紧张,导致沿线大量房屋留在了安全保护区内,成为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2023年4月24日,一场悲剧再次上演。村民宋健周被时速75km的38040次列车撞亡,鲜血染红了铁轨,刺痛了每一个村民的心。此后,村民们察觉到火车过村时鸣笛明显增多,那刺耳的鸣笛声从火车进村开始,一直持续到穿过两隧道驶离,仿佛是对村民们的一次次提醒。铁路部门还在“死亡弯”安装了安全提醒喇叭,当检测到有人横跨铁轨时,便会自动播报,督促行人离开。然而,这却是村里铁轨上唯一的安全提醒喇叭,显得那么的孤立无援。
第四,铁路周边为何不封闭?邻村禾家村站站长张晓东解释道,焦柳线是一条具有特殊意义的战备铁路,其核心目的并非商业盈利。它穿过山区,是为了在汛期等特殊情况下能够及时停运客运列车,以保障安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条铁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铁路沿线分布着大量的住宅和农地,这使得封闭铁路的难度极大。如果修建防护栏,可能会占用村民的土地,拆除部分房屋并要求村民搬迁。这不仅涉及到复杂的补偿问题,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而且,开展这些工作的成本和风险都非常高,让相关部门望而却步。村民刘先勇虽然支持建防护栏,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必须给他家修一条出行路,或者征收他的房屋让其搬迁,并且要求二三十万另寻安家之所。他的要求看似合理,却也反映出铁路周边封闭问题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第五,如何预防铁路事故发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可行、也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经过村庄的铁路线用防护栏围起来。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村民随意横跨铁轨,减少火车撞人事故的发生。然而,这一举措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铁路部门和村民共同努力,才能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让宋家湾村的村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
据报道,4月6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宋家湾村发生一起火车撞人事故,15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丧命于从村里经过的焦柳线铁轨上。多年来,焦柳铁路宋家湾村段已发生至少17起行人被火车撞击致死的悲剧。针对这一严峻情况,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张家界工务段回应称,媒体的相关报道基本属实。为切实保障焦柳铁路的运输安全以及沿线村民的人身安全,铁路部门决定对该路段实施防护栅栏封闭工程。今年2月,相关人员已完成了现场踏勘工作,目前,施工前的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预计今年6月将正式启动施工。对于宋家湾村的村民而言,焦柳铁路穿村而过,而沿线路段长期缺乏防护设施,这无疑埋下了长达数十年的重大安全隐患。至少17条鲜活生命的消逝,这一残酷事实太过沉重,令人痛心疾首。
由于焦柳线铁路沿线撞人事故频频发生,一桩桩血淋淋的悲剧不断刺痛着村民们的心,村民们关于在铁路沿线加装封闭护栏的呼声,已经持续了多年。这些年里,村民们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能在铁路旁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然而,尽管呼声高涨,实质性的整改却迟迟未能到来。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现实的掣肘因素。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设计开行时速120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才需要强制实行全线封闭。而焦柳线的设计时速,恰好卡在了120公里这个临界点上,并未超出,因此,从法规层面来说,安装防护栏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相关部门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规定,在推进整改时显得犹豫不决。
然而,在频频发生的人命悲剧面前,在村子里800多人依旧每日暴露在巨大风险之中的残酷现实面前,那些所谓的“客观原因”“法规限制”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消逝,一个个家庭因此破碎,这些沉重的代价,岂是几句法规条文所能衡量的?村民们每日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哪天不幸就会降临到自己或家人头上,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
从生命安全角度看,这18条鲜活生命的消逝是巨大的悲剧。每一个逝去的生命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与伤痛。宋家湾村800多人长期暴露在火车撞人的巨大风险之中,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这种持续数十年的风险隐患,是对生命的漠视。生命无价,任何规则和利益在生命面前都应让步,然而现实却是村民的呼声被忽视,悲剧不断上演。
从铁路安全管理规定来看,焦柳线设计时速刚好是120公里,安装防护栏并非强制性要求,这成为实质性整改迟迟未到的“客观原因”。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定存在的意义本应是保障安全,当规定在现实中导致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时,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和调整?不能让冰冷的规则成为忽视生命安全的借口。在频频发生的人命悲剧面前,所谓的“客观原因”显得苍白无力。铁路部门不能机械地执行规定,而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主动作为,保障沿线群众的生命安全。
从社会责任角度而言,铁路部门和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铁路运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沿线居民带来了安全风险。铁路部门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些风险。然而多年来,面对村民的呼声,铁路部门未能及时采取行动,这是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同时,也应该将沿线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解决安全隐患。
从社会公平角度讲,宋家湾村的村民长期处于危险之中,而铁路部门却以规定为由拖延整改,这是对社会公平的挑战。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安全保障上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因为铁路设计的规定,就让宋家湾村的村民承受如此巨大的安全风险。社会应该追求公平正义,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铁路部门应该正视这种不公平现象,尽快采取措施,让宋家湾村的村民也能享受到应有的安全保障。
以上就是【五问“火车穿村致19人身亡”】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