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得了集团第一名,你是怎么做到的?”刚刚结束竞赛返回工厂的李林,一进车间就被青年员工围了起来。近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2025年青年职工烟机设备电气修理职业技能竞赛结果出炉,会泽卷烟厂卷包车间李林从39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倍福组第一名。
令大家赞叹的是,李林本是机械专业出身,却在众多电气科班生中拔得了头筹。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面对疑问,李林挠挠头,顺势摸到了自己的发际线,打趣道:“都是用头发换来的!”
李林在操作台上进行实操练习,为竞赛做准备。冯琰摄
虽是自嘲,却所言不虚。一路见证李林跨界成长的人,就知道他的头发确实被沉甸甸的付出“拽”掉不少。
“刚开始我连基本的电气符号都不懂,看到电控柜中密如蜘蛛网的线路就眼花。”李林回忆起刚接触电气时的情景,感慨万分。
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李林看到有条不紊运转的设备,心中不禁泛起疑问:“这些机械机构是如何通过PLC实现精确控制的呢?”这份好奇在他心底种下了探索电气领域的种子,他也想用代码赋予机器灵动的“生命”。
于是,捧着从电工班翻出的几本电气基础书籍,李林从电路原理学到电机学,从PLC编程学到电气控制技术,一本本边缘卷起的书里粘了许多“小贴士”,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疑惑与解答:电气设备高低压区分方法、电位计算方法、梯形图编程方法……同时,他还抽出不少时间到机器上实地研究,遇到不懂的就翻出图纸查、缠着电工问,在电气这片土壤里愈钻愈深。
尽管李林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不断进步,但学和用总归存在差距,此次电气竞赛对他而言仍是个不小的挑战。好在工厂早已为有想法的青年员工们搭建好了成长阶梯,在常态化开展电气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定期邀请专业老师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进行教学,还组织开展多类目电气竞赛,让青年员工们切身感受竞赛氛围。
这些预赛也让李林明白,技术实力才是赛场上的“利刃”。
于是,李林给自己制定了长达1个月的“魔鬼集训”计划——进行每天超16小时的高强度备赛。学得愈深入,他愈发感到电气领域的深邃无垠:那些曾经看似理解透彻的知识,在实践的检验下,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每一个复杂电路模型,每一种先进控制算法,都像是横亘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巨石,需要他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代码编写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李林与同事研讨产品成像检测数据。冯琰摄
为了不断提升技术,李林和队友互相监督。接线时相互计时,相互审查代码,指出对方在逻辑、格式上的瑕疵。
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会把当天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整理成“掌心书”,随时回顾。他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训练中的小毛病不改掉,比赛时就可能成为致命的失误。”
2024年9月,李林被工厂评为三级操作师。自那以后,热心的他似乎一刻也不得闲,每天见他拎着水杯在车间里来回穿梭,频繁被师弟师妹呼叫到各个机台前解难纾困。
有这样一位前辈的影响带动,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技术成长之路。(范琦)
来源: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卷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