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一次做出令人震惊的举动,其大坝突然关闭,导致下游河床裸露,这一行为引发了严重的后果。原本流淌的河水戛然而止,仿佛是大自然被突然扼住了咽喉。巴基斯坦方面强烈指责这是“敌对行为”,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这种“关了开,开了关”的反复试探,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让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面临严峻考验。国际社会应高度关注这一事件,敦促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持克制,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印度又断水:大坝关闭 下游河床裸露
【印度又断水:大坝关闭 下游河床裸露】当地时间5月14日,印度又一次对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大坝采取了关闭所有闸门的举措。从现场传来的画面能够清晰地看到,原本被水流覆盖的水坝下游河床,此刻已大面积裸露,河床上的岩石、沙砾都毫无遮挡地呈现在眼前,干涸的景象十分刺眼。这一频繁的闸门操作引发了当地民众的不满与质疑,有人无奈地表示:“关了又开,开了又关,最后还是关上了。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出的所谓‘果断决定’吗?”言语间满是嘲讽与失望。此前,在5月8日,印度曾毫无预兆地突然打开了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大坝的两个闸门。当时,印度媒体宣称,由于当地遭遇了强降雨天气,导致周边地区出现严重积水,还引发了山体滑坡等灾害。为了及时泄洪,避免洪水给当地带来更大的破坏,才不得不做出打开闸门的决定。而更早之前,印度还曾关闭巴格利哈尔水电站以及萨拉尔水电站大坝的闸门。这一操作使得水坝下游巴基斯坦一侧的河流一度干涸,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巴基斯坦方面对此表示强烈谴责,指责印度擅自改变杰纳布河的流量,认为印度所有试图破坏水流的举动都是赤裸裸的“敌对行为”,严重损害了巴基斯坦的利益。
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辛杜尔行动”,空袭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9处目标,但遭巴方反击,6架战机被击落。那么,印度空军为何会遭遇耻辱性惨败?对此有专家解释:这次空战的主要意义在于证实巴基斯坦空军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战术技术水平都要超过印度空军,印度通过花高价购买万国牌的武器装备所建立起来的战斗力是靠不住的。首先,在空战体系的建设方面,印度的外国伙伴们并未能为其提供全面且高效的体系化、信息化支持。这导致印度空军在装备体系上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短板。尽管印度空军战斗机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在预警机这一关键环节上,其数量却严重匮乏。预警机作为现代空战中的“空中指挥所”,对于实现战场态势的全面感知与跨平台协同作战至关重要。然而,印度空军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与建设却近乎空白,缺乏先进的雷达系统与一体化指挥控制体系。
在此情形下,印度战机在升空执行任务时,往往只能依赖单机搭载的雷达电子系统进行战场态势感知。这种“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使得印度战机在面对具备现代空战体系的对手时,显得尤为被动。缺乏跨平台、跨军种的协同指挥能力,让印度战机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反观巴基斯坦空军,尽管其装备同样依赖进口,但在体系化与信息化能力建设上却展现出了远超印度的实力。尽管财政资源有限,巴基斯坦仍不惜斥巨资采购了多型预警机,包括中国制造的ZDK-03预警机以及从瑞典引进的“爱立眼”预警系统。这些预警机的加入,使得巴基斯坦空军在空战爆发时,能够依托预警机网络实现战场态势的实时共享与统一指挥,从而形成高效的联合作战体系。这种体系化的作战能力,让巴基斯坦空军在面对印度时,拥有了更多的战略选择与战术灵活性。
除了空战体系的建设外,印度空军在装备本身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印度空军现有的主力装备,除了从法国引进的“阵风”战斗机外,其余大部分都已经是20年甚至是40年前的老型号了。这些老旧装备不仅信息化水平严重不足,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而且维护保养状况也令人堪忧。近期,印度空军的一架苏-30MKI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被击落,这一事件就充分暴露了印度空军在装备维护与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期,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双方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冲突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自2025年5月4日夜间至5日凌晨起,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控线附近就冲突不断。巴方哨所率先向印方进行轻武器射击,印度军队迅速回击,双方在实控线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交火。5月7日凌晨,印度更是发起了一场代号为“辛杜尔”的军事行动,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了空袭。此次空袭打击了包括巴哈瓦尔普尔和穆里德科的恐怖组织总部等9个目标,造成了至少8人死亡、35人受伤,另有2人失踪。巴基斯坦军方确认受到了24次导弹袭击,并报告了8人伤亡的情况。
面对印度的空袭行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迅速发表声明,谴责印方的袭击为“战争行为”。巴基斯坦全国主要城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国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停课,还宣布关闭全国空域48小时,全国范围内所有航班被立即取消。在冲突过程中,双方互相指责,印度称其行动是对4月22日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的报复,旨在打击跨境恐怖策划的根源,并强调行动是有针对性、经过权衡且不具升级性质的,没有攻击巴基斯坦的军事设施。但巴基斯坦方面则认为印度的袭击是侵略行为,并予以了强硬回应。巴基斯坦军方在行动中摧毁了印度的一个旅级指挥部,还击落了印军战机。巴基斯坦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表示将始终坚定地采取行动,保护和维护巴基斯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矛盾的核心。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了多次战争,冲突从未真正平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称对克什米尔地区享有主权,但双方都只控制了一部分地区。过去几十年来,两国因为克什米尔争端已经三次爆发战争,分别在1947年、1965年以及1971年,1999年两国也曾爆发大规模冲突。此次冲突也是克什米尔问题长期未解的又一次爆发。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旅游胜地帕哈尔加姆发生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造成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死亡,另有数人受伤。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虔诚军”策划了此次袭击,巴基斯坦否认与此次袭击有任何关系。但印度以此为借口,针对巴基斯坦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和战略反制举措,包括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合作;驱逐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全部军事顾问,取消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禁止从巴基斯坦直接或间接进口所有商品等,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局势。
印度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切断对巴基斯坦的上游供水,使水资源争端成为印巴矛盾的另一大核心。印度河流域是巴基斯坦农业和经济的命脉,而印度近年来通过修建大坝逐步控制了上游水源。5月初,印度切断了杰纳布河的水流,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印度试图将水资源作为战略武器,对巴基斯坦施加更大的压力。印度总理莫迪曾公开表示,印度河的水应该完全为印度人民所用,这种民族主义的表态在国内引发了广泛支持,但也让巴基斯坦感到愤怒。巴方认为,印度此举是对《印度河水条约》的公然违反,并可能对巴基斯坦的农业和民生造成毁灭性影响。
以上就是【印度又断水:大坝关闭 下游河床裸露】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