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这一曝光令人触目惊心!原本应是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的永久基本农田,如今却沦为垃圾场。30 厘米厚的土层之下,竟是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这与农田应有的模样形成了强烈反差。当地看似在做“表面文章”,敷衍对待基本农田的保护,这种行为让市民们深感震怒。基本农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关乎着粮食安全和民生大计,绝不能被随意侵占和破坏。必须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加强监管力度,让基本农田回归其应有的价值,守护好我们的“饭碗田”。
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
【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近日,#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黑家湾社区,一处数千平方米的永久基本农田竟被建筑垃圾非法侵占,沦为垃圾场。这一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耕地资源,更引发了社会对耕地保护现状的深刻反思。当地市民表示:这块农田的高度被垫了30厘米的土,在垫的土上随便踩几脚就能看见被深藏在泥土下的建筑垃圾。2024年11月21日“市民热线”记者赶到现场发现已经有工程机械正在施工,工作人员表示,第一步我们先把杂草除掉,第二部把建筑垃圾清走,第三步把它回复基本农田。然而,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所谓整改仅是在垃圾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并未开展任何实质性清运工作。村民多次向乡政府反映,但得到的答复始终是“正在处理”,实际却未见任何行动。据央视记者实地调查,该地块位于黑家湾社区核心区域,周边是居民密集的住宅区与错落的民房,原本是一片沃野千里的农田,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世代耕作的农民。然而如今,这片土地却被水泥块、钢筋、碎砖等建筑垃圾彻底覆盖,宛如一块巨大的伤疤横亘在社区中央。部分区域的垃圾堆积厚度甚至超过1米,仿佛一座座人为堆砌的“小山丘”,将原本平坦的农田挤压得面目全非。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腐臭味,那是建筑垃圾中混杂的有机物在高温下发酵产生的气味,令人作呕。农田边缘,水泥块与砖渣凌乱地散落着,与周边的绿植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土壤中混杂着大量塑料薄膜、泡沫等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随风飘散,有的甚至挂在了路边的树枝上,成为这片土地上挥之不去的“白色污染”。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地块紧邻居民区,垃圾渗滤液可能通过土壤渗透污染地下水。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不仅会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根据自然资源部“永久基本农田查询平台”显示,该地块性质明确标注为“永久基本农田”,属于国家严格保护的耕地红线范围。然而,如今这里已完全丧失耕种功能,农田的生态和农业生产价值荡然无存,只剩下满目疮痍和无尽的叹息。
这种“表面文章”式的整改,不仅未能恢复土地生产力,反而让问题更加严重。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雨水渗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此外,垃圾堆积还可能导致土地沉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进一步加剧耕地的退化,使得这片土地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都无法恢复耕种。
湘潭市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现象并非个案。在潭州大道岔路尽头,多座由建筑垃圾堆成的“垃圾山”绵延数百米,宛如一条灰色的巨龙横卧在道路旁。这些“垃圾山”未采取任何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一旦遇到大风或暴雨天气,垃圾便会随风飘散或随雨水冲刷至周边区域,造成二次污染。湘潭市区北二环西侧,大量建筑垃圾沿路倾倒形成“垃圾带”,部分垃圾甚至滑入附近水塘,导致水质恶化,原本清澈的水塘变得浑浊不堪,散发着阵阵恶臭。
更讽刺的是,湘潭市虽已推行建筑垃圾“三联单”管理机制,要求企业取得核准后方可从事运输、处置业务,但部分企业仍通过伪造单据、超范围倾倒等方式逃避监管。例如,雨湖区和平街道一家被关停的垃圾处理企业,曾长期违规承接建筑垃圾转运业务,其堆场直至2025年4月才被彻底清运。在这期间,该企业无视法律法规,肆意倾倒建筑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深层矛盾: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
此类事件背后,折射出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矛盾。以山西长治市黎城县路堡村为例,该村600余亩耕地因农业园项目烂尾被撂荒十余年。原本肥沃的土地被水泥硬化,建筑垃圾堆积如山,一片荒芜。尽管村集体曾收回部分土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但撂荒地与高标准农田的鲜明对比,暴露出土地复垦的巨大难度和成本。复垦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克服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多重难题。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当地政府为修建高速公路,以“河道治理”为名超范围取土,导致高朗乡赵寨村4.2亩基本农田被毁。原本肥沃的耕作层遭严重破坏,土壤变得贫瘠不堪。村民提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显示,涉事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但乡政府却以“河道用地”为由搪塞,引发村民强烈不满。这种以经济发展为名,行破坏耕地之实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针对此类乱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简单覆土整改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既无法恢复土地生产力,也无法消除环境风险。他建议,应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同时加大对非法倾倒垃圾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此外,还需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例如,推广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等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层、地基填充等工程。同时,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伪造单据、超范围倾倒等违法行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法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农民权益,更是稳定农业生产、端稳国家粮食安全“饭碗”的“国之大者”。然而,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对耕地保护力度不足甚至破坏耕地的现象。此次央视曝光的永久基本农田沦为垃圾场事件,再次敲响了耕地保护的警钟。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强化监管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共同守护我们的“饭碗田”。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