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骗色鬼从军,需要几步?
正式上线不到两个月,《苏丹的游戏》已经一跃成为了今年话题度最高的国产独立游戏之一。
在发售的第三天,游戏的Steam销量就超过了10万份,首周销量则达到了25万份。截止到目前,Steam的全部评价也回升至特别好评,在将近2万条评测中,好评率达到了94%。
这种热度颇有一种出圈之势,在我身边就有一个非常具体可感的例子:几位朋友,目前有上班的也有上学的,结果前段时间大家一对,发现最近都在上朝。
此群也随之迅速沦为《苏丹的游戏》二创分享群
而游戏相关的二创,眼下也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现象级的烫。
仅仅是对苏丹卡的还原,就掀起了一波研发狂潮,目前网上已经可以找到卡纸、石塑黏土、封口贴和真金等各种不同的版本,其中最受好评的还要数饼干模具和真金打造——正所谓纵欲纵的是食欲,奢靡真的折了张奢靡。
而作为一款文本量巨大、本地化难度也巨大的游戏,你甚至可以看到目前已经出现了来自韩国和日本玩家的二创作品。
一则让人心里暖暖的跨文化交流实例
相较线上的交流,一场线下的漫展总是需要参与者付出更多的成本:无论是筹备无料或制品时付出的金钱、时间与沟通成本,还是来到线下的交通住宿成本与在偌大场馆里逛、买、换的精力成本。
因此,大概没有谁会比从结束不久的同人展会CP31归来的人们更清楚,《苏丹的游戏》二创热度究竟有多高。
在CP31的第一天,《苏丹的游戏》官摊前的队伍就已经长到拐了几个弯。而展板背后,三两成群地站满了coser和约换无料的游客。
银钥匙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决定要来CP31之后,她就加入了《苏丹的游戏》游客无料约换群。展会开始前,群里一共有1300多人,无料宣传相册里有940多张照片。因为精力有限,她只和60多人约定了交换。
等到从CP31回来之后,银钥匙只来得及整理出了自己厨力角色的无料,其他角色的则堆出了两箱——已经没力气再收拾了。
这并非是全部——遗憾错过了十几份无料的交换,银钥匙约了线上互寄,准备等到齐了,再拍张大合照
此情此景,让人很容易忘记:CP31开展的时候,距离游戏正式发售才刚过去了不到两个月。
聚是一团火
能在CP上申下专区,或是拥有一条长长的主题街道,大概可以看作是IP的热度指标。但这个标准对CP31上的《苏丹的游戏》来说并不适用。
从游戏发布到开展这段时间,制作相对简单的无料是完全足够的,但对于更复杂的同人制品来说,确实有些来不及,另外CP上的专区也需要提前申请。
因此很多人都觉得遗憾:如果CP再晚半个月开,或者游戏再早半个月上线,这次大概率会有苏游的街道和专区。
但从无料交换的空前场面上,也足以感受到《苏丹的游戏》二创有多烫。
这次CP31上,贰零也准备了50多份无料,包括亚力克粒粒和小卡。在布展日的时候,她就已经换出了一些,而到了第一天的上午,就几乎换完了一天的量,第二天就只能一直跟来摊位的同好们说,很遗憾已经换完,可以等后续的通贩版本。
而云赊月则印制了一份《王都日报》,她特意压了点数量分成两天来发,最终总共发出去了两百多份。
另一位摊主的无料交换repo
又多,又热,又有意思,这是很多人从CP31归来后对《苏丹的游戏》二创的共同感受。
首先无法忽视的一类二创,总是围绕一些不打码就很难发出来的道具展开发挥。
有些会让传奇女科学家玛露尔路过点赞:
有些则致力于让大家同感到真实的爽:
此类超前的艺术,或许离不开双头龙工作室的带头示范作用。在CP31上,编剧钻咖画了很多签绘小卡片,给送无料到官方的同人作者作为纪念,其中高频出现的元素,是颇有一些萌感的双头龙:
钻咖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自己的签绘
另外一些玩家,在寻思过游戏元素后,将其发挥出了奇妙的效果。
例如在游戏中,浴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因此有玩家制作了洗浴手环:
在游戏里一连吃过几张“苏丹的猜忌”后,看到这样的透扇很难不汗流浃背:
而即便时间仓促,也还是有很多手速很快的创作者“滑铲”出了种类丰富的制品,分散在各处有偿交换。
银钥匙就是在一个FGO的摊位买到《苏丹的游戏》色纸的。虽然提前整理好了摊宣信息,但排队时周围的人的怀疑,还是让她有些犹豫。结果排到之后,摊主果真一把掏出了《苏丹的游戏》里四个角色的色纸——这一幕让她印象深刻。
虽制品散是漫天星,但热度依旧不减。在几个有热门CP本子出售的摊位前,队伍从早上八九点开始一直排到了中午,以至于稍微晚来一些的游客形容,场面相当恐怖:“摊位这么分散,结果我逛到的时候都早早售空了。”
在cpp上,顶流cp之一的相关本子,几乎个个都有超过两千的热度
而为了弥补这次没能组成街道和专区的些微遗憾,在CP31刚结束没几天的时候,一些二创作者就开始备战这个秋天的CP32了。在将于七月中旬举办的CD29上,则已经传来了街道组成的消息。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十一座城都纷纷开始筹办《苏丹的游戏》only展,在相关的资讯整合贴下,还有不少人为自己所在的城市血书。
不失为一种革命的构思
银钥匙告诉我,眼下她就正在画本子,还打算做些别的制品。之前加入的“CP31酥油游客群”已经变成了“CPGZ08酥油游客群”,银钥匙期待着三个月后的这场展会上能成立街道,或者自己所在的城市能举办only展。
下次,她更想做摊主。
始于“撅”,忠于情感
当我向二创作者抛出“为什么”的问题时,曾有人给出了一个相当直白的答案:“色鬼参军。”
这当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试问,谁不想扯一下苏丹的乳链呢。
不过,色字头下,另外很多人都会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是代入感。
这种代入感,首先建立在丰满的角色塑造上。
玩家操控着阿尔图,通过一次次轮回的游戏,赋予了角色们一段段不同的生命,而在每一次生命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的反应和行动在带来惊喜的同时,动机却也总是合理统一的,以此塑造了更加复杂的人物形象。
因此,游玩的时间越长,玩家越会觉得,没有一个角色是能够简单地用标签来概括的。
衰颓诗在创作《爱侣与被溺死的诸王》时,就受到了这种角色复杂性的启发。她的直接灵感来源,是新日之坠结局中,梅姬的后日谈。
这个结局中,阿尔图在当上苏丹后因改革力度过猛,最终在王座上被刺杀。后日谈里的梅姬,在确认了阿尔图的死亡之后选择了自杀,然后以近乎怨魂之姿出现在往后历任新王的噩梦中。
作者cn:衰颓诗
抛开某些戳中xp的要素,梅姬也因其形象的复杂性成为了衰颓诗最喜欢的角色之一。
在衰颓诗看来,梅姬在绝大部分的剧情里,可能都会被看作是为流行文化所诟病的形象:一个完美的妻子。
但游戏本身就不避讳创作一个可能被视作传统的形象,也因为赋予了人物丰富的层次而并不显得单薄:梅姬敏感的心思,让她成为了一个细腻体贴的妻子和母亲,这种敏感,同样可以令她在被触及底线后成为谋杀者、刽子手。
在某些条件下,梅姬会亲手杀死阿尔图,游戏进入永恒之梦结局
“这种对角色多面性的展示正是其有趣之处,玩家有足够的空间去细思其塑造的矛盾复杂、尝试捕捉背后的真实动机。”作为创作者,在这种思考上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对衰颓诗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体验。
而在她看来,这也恰恰体现了游戏“去类型化”的创作意图:将角色实在地作为人类来展现无限的品质——立绘也同样贯彻了这样的精神,每个视觉元素都在为角色塑造服务,而不是标签化地堆砌萌点。
在游戏中,如果玩家让妻子梅姬阅读《如何取悦你的爱人》,她会对你发出这样的灵魂质问:
这也是很多二创作者都很欣赏的一点:在游戏中,角色的塑造和交互感,有时候就是通过这样无剧情推进作用的隐藏文本来丰满的。
“活人感”充足的角色之间,不断发生着的、各种形式的关联也打动了很多人。
在二创中,有一类很常见的主题,大概可以概括为“女儿奴阿尔图”。
有时甚至会因太过珍视,做出一些略显过激的行为
鲳鱼就围绕着这段情节绘制了漫画。当时她在游戏里把鲁梅拉拖进卡槽,更多是一种“试试看这个可不可以”的心态,没想到放上去之后就真的嫁出去了。
在她的想象里,阿尔图的心态或许和她的心态很像:刚开始只是随便介绍下,没想到两人看对眼了,只好强撑着面子,一边说着“谅他也不敢不满意”,一边后槽牙都咬碎。
于是鲳鱼开始继续想象下去,如果阿尔图直接拒绝会怎样?“而且我也觉得法尔达克的求婚应该再一波三折一点——哪有求亲就嫁的道理!我闺女这么好应该再多登门几次啊!”
作者cn:鲳鱼
这样的群像,是鲳鱼一直都很喜欢表现的一种题材。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联,而在苏丹卡的威胁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变得更可爱了。因此一看见喜欢的角色,她就忍不住开始幻想他们的温馨日常。
作者cn:鲳鱼
对于这种温情,鲳鱼首先想到的例子,就是当生命都要以7天期限计时的情况下,阿尔图还愿意为了奈费勒的一句话去拿出来10天寻思穷人们到底需要什么。
“本来是为撅苏丹,结果奈费勒一张小纸条,就去干革命了。”玩家之间这种“色鬼被骗从军”的共鸣,背后其实是被角色之间的情感打动——不论倾向于将其解读为什么样的形式。
大部分二创作者会戏称,自己的入坑是始于“撅”,但在一次次折卡后,情感,最终成为了二创的第一生产力。
自由的共鸣
一条评论将《苏丹的游戏》比作“银趴的学术顶刊”:“无论什么口味,都可以在游戏里找到自己想吃的,甚至能发掘出一些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无论你是喜欢捕捉复杂幽微的情感,抑或是拥有小众的xp,几乎都可以在《苏丹的游戏》中找到合乎口味的剧情。
自由,这是二创作者们提到最多的第二个关键词。
其实从原理上来说,游戏中将人物和行动卡放入“公式”填空的核心机制,和同人创作的过程本身就很像。百无禁忌的剧情设计几乎是一种鼓励,邀请着玩家去想象不同角色之间可能发生的关联。再加上有足够立体的角色塑造作为支撑,《苏丹的游戏》就这样为二创激活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丰富的文本也做出了恰到好处的留白。例如在事件“残忍的牺牲”中,如果你选择对妻子梅姬使用杀戮卡,会出现一段特殊文案。其中对于杀死梅姬的瞬间,只用了一句“你流着泪,紧紧抱住这渐渐消逝的余温,如挽留一颗坠入永夜的太阳”。
如此的描述,并没有用对细节的过度描写将文本铺得太满,因而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情感张力,也打开了想象。有很多玩家会在创作时,引用这类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文本,对场景进行图像化的再现。
作者cn:锈
鲳鱼就觉得,《苏丹的游戏》就像一个巨大的同人爱好者的脑内幻想:设定上很“混邪乐子人”的阿尔图,其实无限趋近于同人女本人。而通过如“abo信息素”一般发挥作用的苏丹卡,剧情几乎是毫无征兆进入了不可名状的桥段。
“那种跳脱的感觉也很方便我脑同人,有时候一些严肃或者太意识流的作品很容易让我放不开手脚,但是《苏丹的游戏》真的很自由。”在创作相关同人的时候,她几乎有了一种回到了十多年前贴吧时代的错觉:“我几乎是一边回忆童年那种幸福感一边在搞。”
游戏中的跳脱和自由,更给同人社群带来了自由的创作氛围。
一位二创作者告诉我,眼下所谓的“洁癖”,让大家在二创的时候都有点束手束脚的,但搞《苏丹的游戏》的同人时,这种顾虑就小了很多:“毕竟都玩酥油了,你不杂食是怎么玩下去的?”
社区普遍有包容的态度,就方便了大家自由地进行同人创作。压力的来源,反而可能变成了因为被吸引而来的同人女太多,“随便抓一个出去都是能镇住温圈的女神”,因此有点不敢把作品发出去了。
除了游戏本体同人友好的一些特质,很多二创作者也感受到,双头龙工作室本身对同人再创作的欢迎。
在一篇访谈中,双头龙工作室曾表达了对玩家的二次创作的期待。而在阿鸾的印象里,工作室组织的一些活动,也鼓励了同人创作——例如前段时间刚刚落幕的二创有奖征集活动。
阿鸾创作的现代paro系列,虽然主打轻松日常,但也会对权力关系做出一些微妙的表现
这种“同人友好”的立场,同样也埋在了游戏彩蛋里。
许多二创作者都会津津乐道的,是游戏中被称作是“禁忌的画册”的随机事件:“最近,城里秘密流传起一本非常露骨的画册,主角是你和苏丹……”
如果玩家选择“让我品品”,就会获得一张思潮,“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最终革命所需的卡片之一。
这样的剧情,为二创作者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很懂”的亲切,同时,它也非常微妙地捕捉到了同人作品中蕴含着的热情和理想的力量。
阿鸾就对这点很有感触。“同人创作者们基本上是本着热爱去创作,同人圈子也是一个相对更理想化的存在。”在她看来,双头龙工作室也是如此:“他们说世界属于凶猛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点和激情创作的同人创作者们不谋而合。”
在游戏的弑神线中,阿鸾捕捉到了很多身为创作者很能共情的彩蛋
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解释的事情,但在与二创作者交流过后,我发现藏在这股百花齐放的混邪二创热潮最核心处的,是来自创作者的共鸣——不管是推敲人性、想象情感的乐趣,还是无所顾忌自由创作的爽感。
而哪怕你不会画画、不常常写作,也可以通过《苏丹的游戏》获得创造的力量。
“权力关系内在于一切关系形式之中”,这句略显抽象的话被游戏以苏丹卡做出了具象化的诠释。以至于有玩家在入坑后,成功对上司祛魅:
对另外一种生活的创造,或许就是游戏更为现实的一种二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