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用青春和智慧破解轴承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他们研发出国内首创的智能滚子,让超大型风电轴承拥有24小时“健康监测员”。历经40余次技术迭代、超3000小时严苛验证,最终让国产轴承装上“中国芯”,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金奖。耀眼成绩背后,有何秘诀?
技术封锁,青年破局
“我们课程里学会了这么多知识,难道我们就不能做出中国人自己的智能轴承,让轴承更聪明吗?”带着这样的信念,获国赛金奖的团队在学校仲志丹教授的指导下,正式成立专项技术组,踏上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征程。
团队成员在实验室进行技术路线讨论
从思到行,行胜于言
“最开始我连轴承结构都画不流畅,但就是不甘心。”团队成员李潇阳说,“我们这群‘学术小白’最开始白天蹭专业课,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拆解废弃轴承,一点点摸索学习专业知识。”
团队成员在导师指导下在洛阳轴承集团生产车间调研
产线实战,护航破局
作为国内唯一开设轴承本科专业的高校,河南科技大学为团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仲志丹教授深耕轴承行业多年,不仅带来最前沿的技术理念,更教会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装备上”。
团队成员在导师带领下在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试验
磨砺成茧,创新化蝶
团队成员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技术验证,项目推进的两年多时间,也是团队成员快速成长的过程。多次深入企业调研,让大家学会用产业思维看待技术创新;而无数次实验失败后的复盘,更让大家懂得“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真正含义。“有一次为了赶在企业现场测试前优化方案,他们在实验室通宵调试,清晨看到第一组稳定数据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团队指导老师说。
研产贯通,梦想成真
如今,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创高精度、高效率、一体化风电轴承智能滚子,已实现轴承内部13种运转数据的传输监测,相关成果在洛阳轴承集团验证落地,助力开发出新一代大兆瓦海上风电轴承,获得了主机用户的认可。(李树华 王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