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离世本已让家庭陷入悲痛,而丈夫竟在其后两年未归家,留下 10 岁的女儿在家苦苦等待。这是何等的残忍与冷漠!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却缺失了父亲的陪伴与关爱,她的心灵该承受怎样的创伤?网友们纷纷感慨孩子何其无辜,在本该享受父爱的年纪,却要独自面对生活的苦难。家庭的破碎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希望这位父亲能早日醒悟,回到女儿身边,弥补曾经的过错,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
【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7月9日消息,#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在河南洛阳,生活本就平凡朴实的韩女士,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沉重的打击——女儿意外离世。这一噩耗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只留下年仅10岁、懵懂无措的外孙女。女婿在女儿离世后,仅仅丢下一句“很难过”,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整整2年都没有回过家。经媒体与村委协调,父亲承认因双重丧亲打击陷入抑郁,曾有轻生念头;自称经济困难(家人嫌其“窝囊”),无力承担抚养费。父亲辩称失联是因“外婆拒绝交还抚养权”及“威胁找人打他”,但未提供证据;外婆则指控其逃避责任。韩女士多次拨打他的电话,要么无人接听,即便好不容易接通了,得到的也总是那句“我在忙”,随后便是匆匆挂断。在记者得知此事后,决定伸出援手。在记者的不懈努力下,电话终于再次接通。10岁的女儿满心期待又带着一丝胆怯,对着电话那头喊出了藏在心底许久的话:“爸爸,你能不能早点回来,我想你了。”那声音稚嫩却又充满了渴望,让人听了心疼不已。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回应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爸爸只是冷漠地说:“再说吧,我等晚一段时间好吧?”话音刚落,10岁的女儿眼中瞬间噙满了泪水,带着满满的遗憾和委屈说道:“爸爸,你的‘晚一段’已经说了2年多了,这2年里你都没有打过一个电话关心过我。”看到孩子如此伤心,记者心疼不已,随即拿走手机,准备与这位“失踪”的父亲好好交流一番。记者关切地问道:“你现在人在哪呢?”可没想到,这句话刚问出口,“失踪”父亲就像被触碰到了敏感神经,直接挂断了电话。
记者并没有放弃,为了孩子的未来,随即拨打电话至孩子父亲所在地的村委,诚恳地说道:“麻烦你们让他回来家里边看看孩子吧,孩子天天盼着他爸爸回来,老人年纪也大了,接下来孩子该怎么办啊?”
韩女士在一旁,眼中满是无奈与期盼,她声音略带哽咽地表示:“我现在想让他爸爸回来,不是我不能吃苦养活外孙女,这些年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而是孩子需要父爱,父爱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父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从法律层面而言,我国《民法典》第1067条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义务,这包括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和精神上的关爱陪伴。不履行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情节恶劣者可能构成遗弃罪。在这起事件中,女婿长期拒不履行抚养责任,两年间拒绝接听女儿电话、拒付抚养费,其行为已经涉嫌遗弃罪。参考同类案件,2024年某地一名父亲因妻子去世后拒养子女,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法律是社会的底线,它保障着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权益。当个人情感与法律义务冲突时,社会必须划清边界,维护法律的尊严。
然而,女婿的“痛苦”辩护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部分网友评论道:“悲痛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孩子何其无辜?她才10岁,正是需要父爱的时候,父亲却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抛弃了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社会应给予丧亲者更多理解,毕竟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理解不等于纵容,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振作起来,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法律与伦理的冲突,在这起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法律强调的是责任和义务,而伦理则更注重人性和情感。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韩女士的困境,折射出我国隔代抚养群体的普遍处境。她坦言,自己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照顾外孙女日渐吃力。每天不仅要操心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关注她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孩子懂事,总说“妈妈走了还有我,长大后养外婆”,但她才10岁啊,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却过早地承担起了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责任。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我国随祖父母生活的孙辈占比达38%,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60%。这些老人不仅面临经济压力,就像韩女士独自承担外孙女生活费,为了孩子的营养和教育,她省吃俭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更承受情感重负,他们既要填补父母缺位的空白,给予孩子缺失的爱,又要应对自身衰老带来的无力感,身体和精神都备受煎熬。
更关键的是,社会支持体系对此类家庭长期失语。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不足,老人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帮忙照顾孩子,只能自己日夜操劳;心理疏导资源稀缺,老人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长期压抑导致心理问题频发;法律援助门槛高,老人不懂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这些因素导致韩女士只能求助于媒体,而非制度性解决方案。当“父爱缺席”演变为“代际抚养困境”,社会不能再将责任简单推给个体家庭,而应伸出援手,给予这些家庭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就是【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