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众多地区的气温即将飙升至 40℃以上,高温天气如同一把熊熊烈火,炙烤着大地。不仅如此,雷暴也如影随形,随时可能降临,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气象部门紧急发出预警,呼吁民众务必做好防暑降温及防雷措施。大家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水分,以防中暑。同时,也要警惕雷暴的袭击,提前做好防范准备,确保自身安全。让我们共同应对这严峻的高温和雷暴天气挑战!
今天这些地区气温可达40℃以上
【今天这些地区气温可达40℃以上】据消息,预计7月16日,我国部分地区温度将达到40℃,7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也有一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从高温天气来看,7月16日白天,陕西关中至黄河下游以南大部地区被高温笼罩,气温普遍在35℃以上。其中,陕西关中和汉中、山西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重庆北部、四川盆地南部、内蒙古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更是飙升至40℃以上。以新疆吐鲁番盆地为例,这里素有“火洲”之称,夏季高温本就常见,但此次40℃以上的高温仍属极端情况。持续的高温不仅会让居民酷热难耐,增加中暑、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对电力供应提出巨大挑战。高温天气下,空调等制冷设备使用频率大幅上升,用电负荷急剧增加。据统计,部分地区在高温时段用电量较平日增长了30% - 50%,电力供应压力巨大,一旦出现电力故障,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同时,高温对农业生产也极为不利,可能导致农作物缺水干枯,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
再看强对流天气,7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地区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遭遇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安徽中部、江苏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雷暴大风将达到10级以上,最大风力可达11级以上。如此强烈的风力足以掀翻屋顶、吹倒树木和电线杆,对建筑物、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2021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期间,就曾出现强雷暴大风天气,导致大量树木倒伏、广告牌坠落,给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带来极大阻碍,还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黄淮、江淮、江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南部、东北地区东部和中部、西北地区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天气,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局地部分地区小时雨量大于50毫米,最大可达60毫米以上。短时强降水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城市内涝为例,短时间内大量降水会使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街道积水严重,影响交通通行,甚至会淹没地下车库、商场等场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立论点在于,此次高温与强对流天气的叠加出现,凸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极端性,也暴露出我们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分论点来看,一方面,气候变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使得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温、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屡见不鲜,这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存在短板。例如,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往往难以应对短时强降水,导致城市内涝频发;一些老旧建筑在强风天气下安全性不足,容易发生倒塌事故。这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极端天气的影响,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反论点可能会认为,极端天气是自然现象,难以完全避免,我们只能被动应对。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我们通过科学手段减轻极端天气危害的能力。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极端天气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等措施,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
驳论方面,对于那些认为应对极端天气成本过高、得不偿失的观点,我们要认识到,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远超过我们为应对极端天气所投入的成本。以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为例,这场灾害给我国经济造成了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如果我们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损失将会大大降低。
概括主要观点,7月16日我国多地出现的高温与强对流天气,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增多的一个缩影。我们必须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同时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和公众教育,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上就是【今天这些地区气温可达40℃以上】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