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上官燕玉,就读于眼科学专业。7月18日,她有了一个新岗位——在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挂职并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
当天,静安区揭牌成立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实习实践基地,业委会执行秘书训练营同步开课。首批来自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近50名参与业委会执行秘书工作的同学接过“赋能包”,共同开启了住宅小区业委会执行秘书岗位的第一课。
什么是业委会执行秘书?江宁路街道社会工作办主任王蓓分享了一个案例——今年7月初,江宁路街道某小区,3楼到8楼的外墙渗水问题困扰着居民。业主大会决定启动修缮工程,预算控制在5万元以内。这本是件好事,却让业委会成员们犯了难。5万元以上的工程有银行审计把关,但5万元以下的工程报价合理吗?合同条款会不会有坑?业委会成员大多是热心业主,对工程专业一窍不通,稍有不慎,宝贵的维修资金就可能打了水漂,甚至引发后续纠纷。
业委会一筹莫展之际,小区新上岗的业委会执行秘书站了出来,通过启动“住宅小区公共项目前置咨询服务”,协助业委会整理好工程方案、报价单等材料,提交给了街道对接的专业第三方机构。目前根据专业反馈,不仅能为小区省下7000余元,更让整个工程流程走上了更加规范的轨道,最大程度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矛盾。
王蓓说,业委会执行秘书是江宁路街道今年精心培育的“专业力量”,主要由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或党务社工担任,经过系统化培训、督导,目前已实现16个居民区全覆盖。
静安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实习实践基地,是构建集理论学习、实务操作、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作为区校合作共建模式在物业治理领域的全新探索,基地为高校学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静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党建办主任韩松告诉新民晚报记者,基地率先将学生实习实践内容聚焦在业委会规范化建设领域,引入一批高校青年学子承担业委会执行秘书等岗位的工作,还将接受系统的业务能力培训。
在上官燕玉看来,业委会执行秘书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桥梁”。 从眼科学专业跨界到社区治理领域,挑战不小,但却成了她探索职业方向的一种新尝试。“我之前参加过团队组织的志愿活动,感受到社区在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管理方面的薄弱之处。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下沉社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居民提升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上官燕玉说。
当天,静安区还发布了《静安区业委会执行秘书工作指引》。王蓓认为,该指引如同一本“操作指南”。一方面,明确了执行秘书的职责定位;另一方面,细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如用章管理、记录规范、公示要点等,让日常运作有章可循。
韩松表示,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静安住宅小区业委会人选储备、选举、组建、运转等全链条规范化建设,共同推动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形成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