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公司浴室突发起火事故,造成了极其惨痛的后果,26 人不幸遇难,13 人被提起公诉,另有 26 人受伤、38 人不同程度受创。这起事故犹如一场噩梦,给众多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涉事企业因严重违规导致如此悲剧,被依法罚款 1500 万元,以彰显法律的威严和对生命的尊重。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警示,促使各企业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加强管理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公司浴室起火致26死 13人被提起公诉
【公司浴室起火致26死 13人被提起公诉】7月28日,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公布《山西吕梁永聚煤业有限公司办公楼“11·16”重大火灾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报告》,将一场两年前震惊全国的悲剧再次拉回公众视野。2023年11月16日清晨6时30分,山西吕梁市离石区永聚煤业有限公司联合建筑办公楼二层浴室突发大火,26条生命在浓烟中消逝,38人受伤,900平方米过火面积吞噬的不仅是建筑,更是一个企业的安全底线与社会的信任基石。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火灾直接源于二层浴室电动吊篮的供电线路隐患。0625号吊篮上方电机主供电线绝缘层与金属线卡接触处破损短路,产生的电弧火花引燃吊篮包布及内部可燃物。然而,这颗“火花”的蔓延却暴露出系统性安全漏洞:可燃物堆积成灾:1700余个电动吊篮升至吊顶后,形成“空中可燃物仓库”,吊篮内堆放胶靴、头盔、橡胶手套及100余具高压氧气自救器(压力达20-30兆帕),助燃火势呈几何级扩散。消防设施形同虚设:浴室更衣区消防设施多处于手动状态,工人用灭火器喷射时,灭火剂被吊篮底部阻挡,初期火灾处置完全失效。应急机制全面瘫痪:从6时34分发现火情到6时54大火失控的20分钟内,在场工人未拨打119报警,报警信息竟由路过的拉煤司机发出。整栋大楼未制定疏散预案、未开展消防演练,消防控制室无24小时双人持证值班,火情预警、扑救、逃生、报警全链条失守。这起被认定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悲剧,最终引发法律与行政的双重追责:刑事追责:永聚煤业实际负责人韩文明、矿长马峰、安全副矿长申文文等10人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陈熙吊篮公司总经理陈瑞强、安装工叶国梁等3人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2024年11月12日,吕梁离石区人民检察院对两案共13人提起公诉,案件目前正在审理中。行政处罚:永聚煤业被罚款1500万元,实际负责人韩文明被列入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生产矿长沙飞、东泰公司执行董事刘文强分别被吊销主要负责人资格证,后者终身禁入行业。公职问责:纪检监察机关对42名履职不力的公职人员严肃问责,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长王茂盛、离石区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宏勇等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移送司法。
涉事企业在事故后投入3750万元进行消防重建:增设消防设施、成立安全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责任,并加强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显示,这些措施已逐一落实,但公众质疑声未绝——若早些年投入十分之一用于隐患排查,是否可避免26个家庭的破碎?
更值得深思的是,事故暴露的“重效益轻安全”痼疾仍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永聚煤业超限额加装电动吊篮、违规存放助燃物品,本质是安全投入让位于生产效率。正如国家消防救援局专家王天瑞所言:“当1700个吊篮在工人头顶形成‘可燃物仓库’时,灾难已只是时间问题。”
这起事故在社交媒体引发强烈反响。网友“矿山守护者”的评论获数万点赞:“每起特大事故背后,都有300起隐患未被重视。26条人命换来的教训,绝不能止于一份整改报告。”而事故幸存者李某的回忆更令人揪心:“火势从头顶蔓延时,逃生通道被浓烟封死,很多人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
数据显示,我国近五年工矿商贸领域火灾事故中,76%与电气故障相关,43%存在消防设施失效问题。永聚煤业的悲剧,本质是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缩影——从线路老化到消防演练缺失,从应急值班空岗到安全培训走过场,每个环节的“差不多”心态,最终叠加成“差太多”的灾难。
当评估报告确认“整改措施已落实”时,我们更需追问:如何让安全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如何让每家企业都明白,消防设施的投入不是成本,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山西永聚煤业火灾的余烬尚未冷却,但它应成为全社会的一面镜子:对监管者而言,需用更严密的制度织密安全网;对企业而言,必须将安全成本视为生存底线而非经营负担;对每个人而言,掌握火灾自救知识、监督身边隐患,亦是对生命的守护。26个消逝的生命,不该只是统计数字。当我们在新闻中划走这条热搜时,更需铭记:安全从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条安全规范,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以上就是【公司浴室起火致26死 13人被提起公诉】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