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大型图册《林放不老》在上海书展首发。“林放”是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的笔名。本书首次通过手稿、书信、记事日历、日常用品等文物来展现一位报人的生平。本书为“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史料”之一。赵超构家人和主办单位、出版单位的领导出席了首发式。“去年,在《林放不老》展览上,看到很多珍贵的展品,尤其是延安的毛毯,这本书把这些展品集结成册,就像展览永不落幕。”赵超构的长孙赵丰说。
此次首发式由新民晚报社主办,书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李天扬编辑。活动现场,著名漫画家郑辛遥和读者分享了当年赵超构帮助年轻漫画家成长的往事。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介绍了《林放不老》展览情况,上海书画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纯介绍了新书的出版情况。赵超构研究会会长富晓春也分享了对新书出版的感言。
新民晚报是中国大陆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报纸。去年9月,在创刊95周年之际,新民晚报社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举办“林放不老——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览”,而《林放不老》正是该展览的同名图录。
赵超构的杰出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拥有宝贵的办报思想,从倡导“短广软”到提出“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十六字方针,皆为新民晚报的精神财富;其二,创作了经典著作,《延安一月》和《未晚谈》不仅是传世杰作,还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上海改革开放事业贡献独特;其三,取得了成功实践,在他的办报思想引领下,新民晚报成为全国晚报的旗帜,与上海市民水乳交融的关系,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现象。
赵超构长孙赵丰在发布会上致辞
《林放不老》通过近百件(套)珍贵的赵超构手稿、手迹、摄影作品及相关文物,分“延安行”“未晚谈”“尺牍情”“光影间”“百姓家”“新民汇”六章。书中“尺牍情”章节收录了赵超构写给孙子赵丰、赵扬的十余封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晚辈读书治学的悉心指导。“光影间”章节则披露了赵超构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首批会员的往事,展出其拍摄的黄山云海、雁荡山风光等作品,展现出这位报人鲜为人知的艺术造诣。
今年是毛泽东名作《沁园春·雪》首次发表80周年。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在副刊《西方夜谈》上首次发表该词,题为《毛词沁园春》,编辑吴祖光还加了按语。此次《林放不老》将当年首发该词的新民报·晚刊版面收录其中,这是80年来首次将该版面的高清图片正式出版。
晚报读者在签售会上
在活动的签售环节中,新民晚报的老读者董先生说:“晚报陪着我们成长,《林放不老》的出版,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为人们深入了解赵超构这位报界泰斗的一生及其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窗口,也让新民晚报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