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好。”
在正式进入场馆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到,《碧蓝航线》盛夏清凉节上海站邀请的Coser阵容会如此豪华,Coser们的实力会如此“出众”。
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赶往活动现场的路上,我特意提前到达,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入场,尽早开始与自己二次元老婆的邂逅。
显然,持有这种想法的并非只有我一人。在活动正式开场前,热情洋溢的玩家们早已守候在场外,入口处甚至已经排起了看不到尾的长龙。
没办法,于是我趁着这个空当,凑上前和身旁一些正在排队玩家聊了起来,想看看大家都是出于什么原因过来参加活动的。然后我惊奇地发现,有不少玩家是一路从广州站追到上海站的。
今年清凉节延续了去年传统,在全国多个城市依次举办了线下活动,上海站只是三站中的最后一站。
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能够连续参加三站活动”时,其中一位“指挥官”立马说道:“当然是因为运气好啊,都抢到入场资格了,而且我在重庆站抽到了这次的大奖‘露营椅’。”
“难道最重要的不是因为热爱《碧蓝航线》吗?”
回复我的是哑然一笑:“来参加活动的有哪个不热爱啊。”
我必须承认,自己确实是多此一问——“热爱”对于能够放弃舒服的空调房,顶着炎炎夏日跑到现场的“指挥官”而言,是一个根本不需要提及的先置条件。
别说抢到票来现场的,哪怕是那些没能抢到票,转而在评论区“痛哭流涕”的,他们的热爱也不会比前者差上分毫。
那么,在队伍长龙灼灼目光中的《碧蓝航线》清凉节,能回应玩家的这份热爱,以及由这份热爱生出的期待吗?
入场之后,我开始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然,我的心里其实早已经有答案。
先不说别的,这次《碧蓝航线》港区盛夏清凉节的上海站,确实玩得很“大”,比广州站和重庆站都大。
现场足足有40多位Coser,扮成玩家们熟悉的角色,分布在场馆的各个区域,于活动全程陪伴着每一位玩家。在此基础上,Coser们也会根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装束,前往对应的造景区域,和玩家们进行互动。
当然,变“大”的不止有Coser阵容。这次上海站的活动场地,同样比去年大上不少,内容也跟着丰富了许多。场地内分布了许多互动区域,细数下来,能在手册上进行集章的互动点,就足足有十几处。
不过这些互动点虽多,却不会让人觉得混乱。玩家们能够很轻松地找到集章册上的对应地点,完成打卡任务。我觉得,这多亏了《碧蓝航线》官方为了方便玩家认路,而提前在造景上设计的小巧思。
场地虽大,但其中不同区域被风格各异的造景划分,还有着各自的标志性建筑,让人在远处就能一眼认出。
比如说,活动入口处的造景便充满了“夏日风情”,地面铺满细沙,各处也支起了沙滩椅和遮阳伞——这一看就是“沙滩营地”。
“沙滩营地”之所以能跻身最热闹的区域之一,并非毫无缘由——沙滩嘛,角色的装束自然也以吸睛的泳装居多。
当然,其他区域的热度也不遑多让。比如说,往前走到场地中心,你能看到左边区域矗立着巨大船锚,造景整体为深蓝、暗红两色对撞,尽显塞壬的诡谲气氛,这里便是塞壬以及META阵营的主场“未知海域”。
有很多玩家不惜排长队,也要前往“未知海域”,只为仔细端详那些几乎一比一复刻的塞壬舰装。
就连场地内的打卡小游戏,也适配造景元素进行了一番精心包装,甚至能让人通过游戏名称,就联想到其所在位置。
比如说,有个小游戏的玩法,就是把小球从一块弯弯曲曲的长板一端滚动到另一端,但在“破浪前行”这一概念的包装下,很容易就能让人猜到,它就位于离大海最近的“沙滩营地”里。
除此以外,集章册简洁明了的排版设计,把每个区域的互动点分别归类,进一步帮助玩家从整体上了解到不同区域分别有哪些活动。
这些巧思的相互配合,最终让场地的内容分布达到了十分沉浸、多却不乱的效果。
风格迥异且十分精细的区域布置,一看就知道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官方花如此多心思,请大量Coser,在场地中安放大型装置,甚至边边角角也仔细考究一番,自然不只是为了方便玩家认图,或单纯的“物资溢出”了。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给“指挥官”提供一个沉浸感十足的世界,让他们能够尽情享受这场专属于他们的夏日狂欢。
对我来说,当我漫步在“清凉港区”的一角,面前的“貅”注意到我的到来,勾起一抹微笑向我轻轻招手时,我在那一瞬间,确实觉得自己就是刚出击归航的“指挥官”,“貅”正站在港口欢迎我的归来。
至于其他“指挥官”的感受,我觉得可以从这次活动的核心区域——位于中央的主舞台,直接找到答案。
安排在场地中央的主舞台,可以辐射到场地里的大半空间,让大家在排队等候打卡活动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舞台上轮番演出的节目。节目内容精彩纷呈,既有大家都最熟悉的抽卡环节了,也有《碧蓝航线》的歌曲演出,还有Cosplay走秀表演。每一个节目都能很好调动现场的氛围,收获玩家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这些舞台表演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歌曲演出的合唱环节。
当主唱将话筒递向台下观众时,收获了不少玩家的热烈回应,但比这些更能体现出玩家们对《碧蓝航线》深沉热爱的,是其中夹杂着属于克服自身社恐的玩家们,更为微弱的合唱声。这些声音虽然不大,也不算坚定,却如同Bass一般重要,会在每个合唱环节准时出现。它们就像是一颗颗小小的火种,不起眼,却在清凉节中被汇聚,最终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声量,点燃了整个场馆的热情。
在舞台表演的间隙,很多玩家都被气氛所影响,相当自然地打成一片,开始讨论起游戏以及清凉节的里里外外。相当巧合的是,我又遇到了在入场排队时交谈的那几位玩家。
顺着“清凉节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的话题,我们又接着聊到今年三站活动的种种细节,通过这些指挥官的口述,我也了解了前两站活动的不少细节,以及用心之处。
比如,有人表示前两站的场地虽然更小,但广州站的米仓投影,以及重庆站的3788观影桥大屏投放相当气派,让自己觉得身为财大气粗的港区“指挥官”,相当有牌面。而大屏投放的内容也饶有趣味——屏幕中央的主视觉图,正好是玩家社区津津乐道过一阵的“合成大舰船”小游戏,不少玩家在看到后,都会互相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有位去年就参加过清凉节玩家表示,今年的活动体验明显有了很大进步。比如,场地的动线安排得更合理;只能靠运气完成任务的抽卡小游戏,如今也增加了“保底机制”;
再说到连续参加三站活动的感觉,有位玩家觉得布景和互动环节虽然有重复的部分,但都有根据场地做出差异化的调整,能持续给玩家带来新鲜感,哪怕有内容完全重复,其质量也完全经得起重复体验。
还有人说到《碧蓝航线》在活动之外的细节上的周到考虑——广州站举办活动时,天公不作美,官方迅速反应,采取搭建遮雨棚、发放冰水等措施,保障“指挥官”的体验。
其实在上海站的体验中,我自己也感受到了《碧蓝航线》在细枝末节上的用心。
比如说,上海站的伴手礼有个相当实用的坐垫,玩家累了可以直接用它席地而坐,既能避免弄脏衣物的不便,又能减少坚硬地面带来的不适感(不过,也有不少指挥官只想把坐垫留作收藏,宁愿坐地板上,也不舍得在现场使用)。
另外,在入口发放伴手礼时,每个玩家都能领取一瓶饮料;场内还专门在医疗站旁边设置了一个冰激凌领取点……现场不少玩家看到这些细节后,都会赞叹官方考虑周到。
我心中的答案,就此得到验证。
而且我相信大部分到场的“指挥官”,心中都和我一样,早就从《碧蓝航线》8年的陪伴中得出了答案。
其实仔细一想,《碧蓝航线》的“港区盛夏清凉节”,可以连续两年靠单一IP,就在全国多座城市举办线下活动,尤其从没有参考和人气积累的第一年,就开始一票难求,靠的绝不仅仅是官方在活动布置、互动环节上的用心,更重要的是《碧蓝航线》本身以及运营团队,与玩家之间长期建立的深厚羁绊。
就像《碧蓝航线》之所以能持续吸引新玩家加入,并让包括我在内的老玩家们长久游玩,不仅仅是因为游戏本身,更在于官方对玩家所展现出的态度,可以称得上是有求必应,官方多年的运营,在玩家社区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官方做出的很多努力,我们老玩家都看在眼里。比如,游戏在减负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活动关卡和大世界的自律作战,科研列队,支持内置阵容装配代码等功能一应俱全。除此以外,游戏内还增加了诸如独立邮件资源仓库、特殊邮件补发机制、meta船独立船坞,以及增加秘书舰队列等贴心功能。
或许正是《碧蓝航线》长线运营积累下的口碑一路开花结果,才造就了两届清凉节的火爆场面。
在活动现场,我还注意到了“开服纪念3000天”的美陈。
是的,从2017年开服至今,《碧蓝航线》和角色们已经陪伴我们整整3000天了。这3000天里,同样有很多让我难忘的瞬间——我记得开发船坞系统刚实装后,自己疯狂倒油肝“路易九世”;记得自己看到“突击者”连飞的二创视频后心血来潮,也跑到15-4凹了半天;记得自己参与激励活动,投稿了一段小动画,不仅拿到了官方奖励的红尖尖,还收获了同好的评价和鼓励……
我也记得2023年暴雨淹没BW,恰好和“指挥官,欢迎回港”的标语形成梗图;
记得地铁宣传图片由于“过大”,而不便展示的“官方玩梗”……
正是玩家和《碧蓝航线》之间的相互回应,让彼此之间心意相通,带领“指挥官”和“港区”跨过一个个日日夜夜,经过“七年之痒”的考验,并最终抵达“3000天”这个本看似不可能的节点。
我相信在未来,《碧蓝航线》还将陪指挥官走过“4000天”“5000天”等节点,港区盛夏清凉节也将成为一年一度的玩家盛会,不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