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女护士被解聘或调岗?医院回应
【最快女护士被解聘或调岗?医院回应】近日,一则“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聘或调岗”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9月5日,医院正式回应称:“张水华仍是全科医学科主管护师,未被解聘或调岗。”这场由马拉松赛后言论引发的风波,不仅折射出医护人员的职业困境,更引发了社会对“个人梦想与职业责任”的深度思考。8月31日,2025年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佳,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这位34岁的全科医学科主管护师在雨中顶着生理期的不适完成比赛,其坚韧精神感动无数网友。然而,赛后的一段采访视频却将她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护士,我们工作太忙了,请假参赛特别难。”张水华含泪向镜头倾诉,“希望能得到领导支持,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的情况下,周末调班参加马拉松。”她强调自己不会额外请假,只想“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追梦”。这段真情流露的发言,却因“调休诉求”引发两极评价:部分网友盛赞其“真实勇敢”,认为她揭开了医护行业休假难的盖子;另一部分人则批评她“情商不足”,质疑其频繁调班会给同事增加负担。
9月5日上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力资源处求证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张水华仍是全科医学科主管护师,未被解聘或调岗。”据同事透露,主管护师属于中级职称,与行政岗位无关,张水华目前仍正常参与临床工作。
医院党委宣传部进一步回应:“我们鼓励员工发展兴趣爱好,前提是不影响工作。”这一表态与福州市卫健委此前的说法一致——护士休假调班属于内部事务,需院方与科室协调。事实上,张水华所在科室有15名护士,周末实行5-6人轮班制,同事间常通过互相调班解决休假问题。其丈夫王岢也澄清:“8月31日的比赛是利用休息日参加,并非找人替班,网传内容存在误解。”
尽管医院辟谣,但事件引发的讨论远未平息。核心争议在于:医护人员是否有权追求个人梦想?调休诉求是否合理?
支持者认为,张水华的案例暴露了医护行业的普遍困境。据统计,我国注册护士中,超60%每周工作超50小时,休假难、调班难成为行业痛点。张水华在采访中哽咽道:“我不是想搞特殊,只是不想放弃坚持了十年的爱好。”这种“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恰恰是当代社会稀缺的价值观。
反对者则指出,频繁调班可能影响科室运转。有网友晒出张水华近年参赛轨迹,质疑其“占用过多公共资源”。对此,其丈夫回应:“她参赛不为赚钱,签约MCN机构仅为了获取参赛名额。”值得注意的是,9月3日,运动品牌361度已与张水华解约,其社交账号简介中的品牌标签也被删除,商业合作的中断或与此次舆论风波有关。
事件发酵后,多家权威媒体发声呼吁理性看待。有媒体发表评论称:“张水华的‘调休难’,本质是医疗资源紧张下的结构性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指责个人,而是推动行业改革。”还有评论指出:“网友的愤怒,或许夹杂着对‘利己主义者’的投射,但张水华只是替整个行业承受了情绪宣泄。”
更值得关注的是,张水华的遭遇并非孤例。2023年,她曾因参加哈尔滨马拉松夺冠被医院官网表彰;2025年,同一事件却因舆论环境变化陷入争议。这种反差,折射出社会对“多元价值”的认知分歧——当一个人试图打破“医护必须牺牲自我”的刻板印象时,为何反而遭遇非议?
张水华事件的核心,是个人梦想与职业责任的碰撞。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利;从伦理层面看,一个健康的社会应鼓励个体在履行责任的同时追求自我实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既未因舆论压力妥协,也未否定员工的合理诉求,而是通过内部协调机制寻求平衡。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或许比简单的“支持”或“反对”更能化解矛盾。
张水华已关闭社交账号评论区,仅保留一条动态:“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也感谢大家的关心。”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它留下的思考不应被遗忘:当我们在要求他人“无私奉献”时,是否也该反思如何构建更包容的社会环境?当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守护生命时,社会又该如何守护他们的梦想?
张水华的故事,最终应成为一个起点——让更多“追光者”在职业与梦想之间找到出路,让每一份热爱都能被温柔以待。正如她在马拉松终点线前举起国旗的瞬间: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击败他人,而是超越昨日的自己。
以上就是【最快女护士被解聘或调岗?医院回应】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