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老外取消订单劝不住
【劝老外取消订单劝不住】9月7日消息,提到瓷器,很多人的脑海里浮现的还是传统的瓶、罐、碗、盘,但看似堆叠在一起的纸张,轻薄柔软,实际上却是由白瓷所制成。日前,不少瓷器都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大展上展出。这个展览打破了许多人对瓷器的固有认知,开展以来吸引了超50万观众打卡,刷新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建馆十年来的单日观展纪录。其中,备受瞩目的《神话》作品,巧妙地采用了“高韧薄胎瓷衣技艺”,将瓷器的艺术表现力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件瓷衣作品,远观宛如轻盈飘逸的纱衣,细腻柔美;近看则显现出瓷质的坚硬与精致,最薄处仅有0.2毫米,连发丝的纹路都清晰可见,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为了打造这件杰作,匠人们历时半年,经历了上百次的烧制失败,才最终将这份匠心独运呈现于世人面前。德化白瓷,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魅力,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与赞誉。它不仅是福建德化县的一张璀璨名片,更被国外收藏家们誉为“中国白”,成为了中华陶瓷文化的瑰宝。如今,德化瓷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与生机,德化县也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实力,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出口和生产基地之一。这里现有陶瓷企业4500多家,产品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高达660亿元,展现出了德化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走进德化一家陶瓷企业的展厅,仿佛置身于一个陶瓷的奇幻世界。这里展出了20多万件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陶瓷在这里变化出万千种形态,既有大家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碗、盘子、水杯、存钱罐等实用品,也有栩栩如生的树、动物、摆件等艺术品,甚至还有充满创意的陶瓷水晶球等新颖产品。基本上,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陶瓷工艺品,在这里都能找到踪迹。许多客商和游客来到这里,都会被这些精美的陶瓷作品所吸引,直呼“走不动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的3D异形杯既是一件精美的摆件,又是一件实用的水杯,深受市场欢迎。德化年出口数千万件此类产品,全球每10件中就有8件产自于此。其生产工序比普通马克杯多出一倍,约三十几道,充分展现了德化企业在陶瓷制作方面的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德化企业设计和生产能力强,能够依据客户提供的图片或想法,迅速制作出令人满意的样品,从而吸引了全球众多客户的下单合作。
近年来,在原创出口产品中,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客户的喜爱。比如,杯柄融入“中”“国”汉字、纹饰取自凤鸟纹的产品,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带筷子的碗在2023年推出后,已出口超百万件,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销产品;陶瓷盲盒则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趣味性,不断获得海外订单,成为了德化陶瓷的新亮点。此外,部分产品还兼具摆件与灯的功能,设计新颖独特,将于10月上架德国市场,备受期待。此前,德化企业多是根据德方提供的图纸和创意进行生产,但今年,德化企业开始自主设计产品,并积极推荐给德方,有望成为德国下一阶段流行的陶瓷产品,展现出德化陶瓷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福建德化县,有一家十多年来只做陶瓷树的企业,靠着这门看似“单一”的生意,年销量达四百多万件,成为国外不少家庭的节日必买的“中国新特产”。企业开发了4000多款陶瓷树,累计出口陶瓷5000多万件。负责人介绍:“一年现在是出口400多万件,人民币大概是4000万元左右。以前最多是挖孔的,比较简单性的,消费者买了十几年的这种产品,已经审美疲劳,现在加了这种会亮的,他们会耳目一新。关税上涨的时候,我们跟客人讲,这么高的关税,订单要不要取消?客人很明确地讲,绝对不能取消。国外的客人宁愿少吃一餐,都要买这个东西。”
德化白瓷的烧制史可追溯至唐代,但真正形成独特风格始于宋代。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白瓷凭借其温润如玉的质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远销东南亚、中东乃至欧洲。考古发现显示,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乃至埃及的遗址中均出土过德化白瓷,印证了其“外销重器”的地位。
明代是德化白瓷的巅峰期。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匠人,将佛教题材与白瓷特质完美融合,创作出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观音像。这些作品线条流畅、神态庄严,白瓷的纯净质感恰好凸显了佛像的圣洁,形成“以素为贵”的艺术风格。法国人将其赞誉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成为德化白瓷的国际标识。
清代,德化白瓷在延续明代风格的基础上,装饰技法更加丰富,出现了堆贴、浮雕等工艺,题材也扩展至动物、花卉等领域。同时,外销规模持续扩大,对欧洲陶瓷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18世纪欧洲流行的“白色金器”风潮,便是对德化白瓷的模仿与致敬。
德化白瓷的魅力,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本真”的崇尚。德化白瓷摒弃繁复纹饰,以纯净的釉色、简约的造型展现“清水出芙蓉”的天然之美,恰如《道德经》中“五色令人目盲”的哲思,于素净中传递更深沉的韵味。明代德化白瓷观音像成为宗教艺术的典范,其温润的质感与庄严的神态,完美诠释了佛教“慈悲为怀”的教义,被西方人视为“东方的圣洁”。德化白瓷是欧洲贵族眼中“比黄金更珍贵”的宝物,其造型中的中国元素(如山水、花鸟)成为西方人认知中国文化的窗口。例如,18世纪法国宫廷盛行“中国风”(Chinoiserie),德化白瓷成为贵族收藏与装饰的必备品。
德化白瓷的卓越品质,源于对原料、工艺与烧制技术的极致追求。德化本地高岭土含铁量极低,氧化钾含量高达6%,经1360℃至1420℃高温烧制后,形成致密如冰的玻璃相结构,透光性极佳,薄胎器物可透出柔和光晕。明代创制的阶级窑与桶形匣钵,通过分室控温与烟尘隔离技术,使瓷器釉面光洁如镜。艺人仅凭双手就能将瓷泥揉捏成珠串、花饰等精密部件,工细程度堪比微雕。德化白瓷有“象牙白”“猪油白”“孩儿红”等十余种细分釉色。其中,“孩儿红”釉面白中泛粉,宛如婴儿肌肤,成器者万中无一,被视为瓷中瑰宝。
在当代,德化白瓷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非遗传承人通过复原“象牙白”釉料配方、复刻何朝宗瓷塑技法,让千年工艺得以延续。例如,许瑞峰大师成功研制出“中华红”红釉瓷和“宝石釉”,打破了德化瓷以白为主的传统。设计师将白瓷与现代生活场景结合,开发出茶具、灯具、装饰摆件等产品。例如,薄胎白瓷茶具既延续传统“透光见影”的工艺,又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潮”单品。德化白瓷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并频繁亮相国际艺术展。2024年中国美术馆“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展中,《贵妃醉酒》《渡海观音》等作品展现了薄胎塑形与衣纹刻画技艺,推动“中国白”文化传播。
如今,德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白瓷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德化窑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5年,“中国白·德化瓷”拟申报全球重要手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进一步巩固其国际品牌地位。德化白瓷,是火与土的千年对话,是东方美学的物质凝萃。它以最纯粹的白色,演绎出万千气象,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生活之味的永恒追求。从海上丝路的驼铃到当代艺术的舞台,德化白瓷始终以“素朴”为魂、以“匠心”为骨,续写着属于“中国白”的不朽篇章。
以上就是【劝老外取消订单劝不住】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