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ZahzdEEv/?spm_id_from=888.80997.embed_other.whitelist&bvid=BV1kZahzdEEv&vd_source=e1d9fd8366ad3f683e20f1faa6db597e
零、我的练手项目
其实我自己也正在做一款 Roguelite 游戏。
它在核心循环和玩法结构上,和今天分析的几款经典作品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
类银河城探索感(参考《盗贼遗产》):采用固定地图与关卡结构,让探索带着熟悉感的同时,也能规划最优路线。
盘外成长机制(参考《盗贼遗产》):每次挑战结束后,玩家都会积累资源,用来解锁新能力和更多内容,形成不断变强的动力。
高随机性关卡(参考《洞窟探险》):确保每一局的节奏、敌人分布、环境危险都不一样,让重开充满未知感。
随机组合与策略选择:每一局的角色能力构筑都不同,你会因为一次偶然获得的组合而改变整局的打法。
不过,我还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 微创新——
这些设计不会破坏肉鸽游戏的核心“上瘾循环”,但会在你已经非常熟悉规则框架的情况下,突然给你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如果你对这样的玩法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后续的视频,我会分享更多开发时的趣事和踩坑经历。
更重要的是——我也正在准备一版 可试玩 Demo!如果能有玩家来现场试玩那就更棒了,面对面的交流一定能帮我快速改进游戏,也欢迎提前预约体验。
以下为视频字幕。
今天我们来聊聊 Roguelike/Roguelite 游戏的多样性。这些游戏看似相似,但设计上各有千秋。通过对比几款经典作品的共性和独特点,我们不仅能领略这个品类的魅力,还能反思作为独立开发者制作肉鸽游戏的机会与挑战。
一.几款代表性肉鸽游戏分析
以下选取了六款经典肉鸽游戏,重点分析它们的共同点、独特点和设计亮点,帮助我们理解肉鸽的核心吸引力。
1. 《以撒的结合》
共同点:构筑、组合;随机生成地图,每局呈现截然不同的房间布局与敌人配置
设计亮点:道具之间的组合效果存在大量未知交互,带来“化学反应”般的惊喜感(极其夸张)。不同道具搭配会极大改变角色能力和战斗方式,这种高变量性是重复游玩的核心动力。同时具有高风险(有道具可能是负面效果)。
完全基于道具的叠加对角色机制大幅改造,每一次获取都可能改变玩法(如泪弹变激光、形态变化等)。
道具之间可能有极其夸张的化学反应,导致单局游玩体验差异极大。
2. 《暖雪》
共同点:构筑、组合
独特点:固定场景关卡(地图结构固定,但敌人种类、掉落和部分元素在每次游玩中随机)
设计亮点:通过武器、圣物、流派组合驱动玩家一次又一次挑战。固定场景提供熟悉的探索感,而敌人与掉落的随机,让重复战斗依旧有变化。
核心在于武器技能的循环(刀剑、枪、镰等基础攻击方式很稳定),再通过秘籍与圣物的词条组合改变数值表现和增益类型。
组合多来自同一武器系下的词条交互,例如近战武器搭配持续触发流、远程暗器系搭配持续流血或冰冻效果。
随机性主要为掉落的不确定+圣物词条属性的差异,属于中度受控的随机。
3. 《杀戮尖塔》
共同点:构筑、组合
独特点:可选路线(地图层层推进时可选择不同路径,玩家可在奖励、精英战、商店等事件间取舍,控制风险与收益)
设计亮点:极强的策略性与构筑深度,让玩家不断调配、尝试新的卡组流派。路线选择机制在纯随机的 Roguelike 中注入了“可控随机性”,提供策略规划的空间,降低了纯运气带来的挫败感,也让每局体验更具掌控感。
遗物提供长期被动,卡牌构成短期决策,形成“宏观+微观”的构筑系统。
4. 《盗贼遗产》
共同点:盘外成长(Meta Progression)
独特点:类银河城式探索地图
《盗贼遗产》并不是完全随机地图,它是固定版图结构 + 随机关卡内部细节的混合体。
区域划分:地图分为几个主要区域,每个区域有独特的主题、敌人和挑战:
城堡(Castle):起点区域,相对基础,包含标准平台跳跃、陷阱和敌人。
森林(Forest):更密集的区域,强调垂直探索,有更多隐藏路径和跳跃谜题。
塔(Tower):高难度垂直结构,焦点在攀爬和空中战斗。
地下城(Dungeon):黑暗、狭窄的区域,充满陷阱和强敌,通常是后期内容。
这些区域通过门或传送点连接,但位置随机,导致探索路径每次不同。
设计亮点:死亡并不意味着全部归零,金币可用于升级家族城堡,解锁职业与能力。这种长期积累让玩家有明确的成长目标;而继承人特性增加了新鲜感与不可预测性,让每轮都有小的玩法变化。
5. 《洞窟探险》
独特点:不是“拼图”,而是“生成”;环境机制对敌我同时生效
设计亮点:关卡中的陷阱、敌人、物理机制和地形随机生成,且所有元素对敌我双方都有效。
很多 Roguelike 的地图是用 预制房间池 拼起来的。
《洞窟探险》则是基于算法逐格生成地形、陷阱、怪物、物品,然后套用整体布局模板。
《洞窟探险》的关卡使用“chunk-based”生成系统。地图由预定义的“chunks”(小块模板,如平台、陷阱组合)随机拼凑而成,但有严格规则确保连通性、可玩性和公平性。
例如,每层(level)从一个“路径模板”开始(保证从入口到出口有主路径),然后填充侧枝、秘密和危险元素。这避免了“死胡同”或“不可能通过”的布局。
结果:每次关卡在微观元素的排列上完全不同,不会让人感到“模块重复”。
6. 《吸血鬼幸存者》
共同点:构筑、组合
独特点:自动攻击、时间生存、海量敌人
设计亮点:几乎没有操作门槛,玩家只需移动和走位,专注于收集与升级。装备组合带来输出能力的指数级膨胀,同时敌人数量和密度也急剧增加,形成了一种“从被压制到碾压”的爽感爆发,让人难以停手。
时间生存:不像传统 roguelike 的“打到 boss”,幸存者是固定时限内生存(e.g., 每分钟敌人变强,到后期屏幕满是怪物)。死亡往往是因为“被淹没”而非失误,强调通过 build 的指数级增长来反转劣势。
海量敌人:敌人密度极高(后期可达数千只),形成“怪物海”视觉冲击。设计上,这不是惩罚,而是爽点:build 强大后,玩家从“逃窜”转为“收割机”,屏幕爆炸般清场。
二、做肉鸽游戏要注意什么
1. 核心循环要快、爽
定义:一次从开局到死亡的完整过程(Run)。
建议:5~10 分钟内就让玩家体验升级、掉落、强化的乐趣,否则容易流失。
2. 随机性 + 选择权平衡
核心体验是 每次开局的不确定性,但不能全靠脸。
给玩家关键节点的选择权,例如:
3. 可变的核心变量
确保每次的体验差异明显:
最好让这些变量 互相作用,制造“化学反应”。
三、独立游戏的最大难点
对大多数独立开发者来说,难点并不只是玩法设计,而是流量与完成度。
1. 流量难:市场上肉鸽太多了,没有清晰亮点和差异化,几乎很难被玩家注意到。
2. 完成度难:为什么肉鸽要做到“做完、做好”才行
玩法循环必须耐刷
Roguelike / Roguelite 的核心是可重复游玩性,如果循环不耐刷(比如几轮后体验就重复且乏味),就很难留住玩家。
要做好,需要足够多可复用的内容模块(怪物、地图、事件、技能等),并且这些内容之间的组合要足够丰富。
内容体量大但不能纯堆砌
内容量要支持几十甚至上百局,但又不能简单堆敌人、技能数量,而要考虑平衡性和变数设计。
设计要模块化、系统化,让新内容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加入,否则越做越混这里输入文字!乱,开发周期和维护成本会爆炸。
完成度不足的后果
虽然独立开发者可以做一个“可玩的 demo”很快上线,但缺乏深度和完成度的肉鸽,很容易被玩家贴上“粗制滥造”“两小时就腻了”的评价标签,直接影响口碑和销量。
市场上很多肉鸽之所以昙花一现,就是因为第一周新鲜感过去后,缺乏足够的新组合去支撑重复游玩。
“做完” vs “做好” 的区别
做完:核心玩法可跑通,能从头玩到尾,有结算。
做好:核心玩法扎实,循环耐玩,数值平衡,内容多样化,体验节奏和奖励曲线设计合理。
对肉鸽来说,“做完”可能只需半年,但“做好”可能需要两三倍的时间和更严谨的系统设计。
* 本文为用户投稿,不代表 indienova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