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最多的一笔钱是怎么赚的?”
“我们去拉黄金。拉到北海的汉堡港口去卖,暴涨周期大概只有两个小时,我们就组织国民一起在两个小时里一起去拉黄金。”
这是灵犀互娱旗下手游《大航海时代:传说》的玩家在近日与《财经》杂志原总编辑王波明座谈时的一段对话。该游戏继承了光荣公司经典系列的核心玩法,让玩家在虚拟海洋中扮演船长,进行贸易、探险和海战。
游戏玩家向经济专家介绍,他们如何在游戏世界中感知微观宏观经济波动,利用政治经济学策略“抢占港口做世界霸主”:通过投资港口控制税率,感知商品行情实时跌涨、利用商业间谍信息战术,乃至垄断市场削弱敌军势力......
正如王波明所言:“它本质是一个商业游戏,提供了真实的经济环境。”在《大航海时代:传说》中,价格波动、供需关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真实世界的经济要素,都得到了高度还原和重现。
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在《文化的游戏成分》中提出:人类天生就是“游戏的人”,要在规则与游戏机制中探索世界。这种“游戏化”早已渗透现代生活——从微信读书到蚂蚁森林,互联网产品无一不在借用游戏机制。
《大航海时代:传说》构建了一个高度拟真的全球贸易体系。玩家扮演的船长必须依据不同地域的物产禀赋和实时市场需求,进行跨洋贸易套利(Arbitrage)。比如,从里斯本出发,运载葡萄酒到伊斯坦布尔出售,再用赚取的资金购买香料返回欧洲。这种低买高卖的机制,直接体现了供需关系和比较优势原理。
沉浸式商业环境,本质上就是对价格波动、风险管理等经典经济学原理的生动模拟。玩家每一次航行都必须规划航线、管理库存,并随时应对海盗和风暴等突发挑战,每一次航行都伴随着经济决策的权衡。
不仅如此,开发团队还会通过“调价”“限时道具销毁”等方式介入市场平衡。这种“操盘机制”本身,就是对玩家的经济教育。它提醒人们,任何市场都并非静态,背后都有宏观调控与规则演变。
《大航海时代:传说》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承载了一代玩家的青春记忆,对许多年轻人而言,第一次接触波尔多、伊斯坦布尔、马六甲等地名,并非来自地理课本,而是源于游戏里的港口贸易。作家张佳玮回忆,童年时他就是从大航海系列中认识波尔多、雅典与伊斯坦布尔,后来甚至循着“游戏地图”定居在地中海航路上。
“大航海是真正践行真实地理和历史的游戏。”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刘梦霏表示。
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本就充满了经济变革的印记。15世纪的欧洲航海家们,通过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格局,带来了全球贸易的兴起和资本积累的加速。港口的特产对应实际地理条件,投资港口则需考虑气候和历史背景。每一条航线、一个遗迹,甚至一次航行,都会触发玩家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翻资料、查地理,反过来又深化游戏体验。
当一款游戏能够在机制里融入理性思考、文化认知,它就可能成为价值观塑造的平台。玩家在游戏里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在练习“判断”“权衡”和“资源配置”——这些能力在现实中同样适用。
优质的游戏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价值转型,从单纯的娱乐消费品,升级为知识的载体和思维的训练场。灵犀互娱作为头部游戏厂牌,与原开发团队紧密合作,审核了上百万字的文案和美术资源。对细节的极致打磨,正是优质游戏转型的缩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头部厂商强调“知识性”与“文化性”:通过历史场景复原或嵌入经济学、社会学原理,游戏正突破“娱乐至上”的边界,成为大众理解复杂世界的入口。
刘梦霏指出:“游戏天生就是一个家长应该拿来教孩子一些他可能说不明白的道理的事。”航海游戏节奏较慢,尤其是初始阶段,渺小的人面对恢弘的海洋,挫败感很强,任何一点疏忽和意外就会给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一旦坚持下来,征服大海的过程就是征服自身恐惧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大航海时代:传说》不仅是一款复刻经典的商业手游,它还映照出一个更大的命题:在数字社会,优质的游戏正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新基建。它们既是文化的延续,也是教育的补充,更是帮助个体在不确定时代找到方向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