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雄联盟电竞圈,S15全球总决赛开赛在即,其周边的的传闻,也越来越多。除了正式参赛的那四支队伍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所谓的“LPL陪练团”。
有人晒出了Angel和Leave的定妆照,1XN也发了和Feather的合照。其陪练团的阵容也逐渐清晰:上路Zika,中路Angel,下路Leave搭配1XN,辅助Feather,教练是Maokai,就打野还是个谜。
这消息一出来,包括囧王者在内的众多老玩家,脑子里“唰”地一下就闪回到2017年,那个传说中的S7陪练团了。但S15的陪练团,仔细一琢磨,味儿不对,完全不对。
为啥大家至今还对S7的陪练团念念不忘?这个事儿啊,你得看当时是啥背景。那年,LPL在洲际赛上确实是心特别齐,那个时候还没有饭圈。更关键的是,那年有太多“意难平”的顶级选手和队伍,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硬是没进成世界赛。
最典型的,就是那支“未来可期”的IG。当时The Shy和Rookie那上中强度,明眼人都知道猛得不行,就差临门一脚。因为Jackeylove年龄不够,上不了场,冒泡赛遗憾输给了WE。但你说当时IG那几个人的个人实力,是不是比进了世界赛的WE部分选手还要顶?别说话,大家心里都有数。
再加上另外一个著名的“遗珠”:在常规赛连败队伍里还能疯狂carry,把把拿MVP的Doinb。好家伙,这么多“超模”的选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组织起来,给出征的队伍当磨刀石。结果呢?历史证明了这支陪练团的含金量。
里面的IG五人组,第二年就直接夺冠了;Doinb带着林伟祥和刘青松,也在S9登顶。说句马后炮的话,那支陪练团简直是个“冠军预科班”。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LPL,还有当年那种级别的“遗珠”吗?实话实说,真没了。今年进世界赛的BLG,AL,TES,IG,算是现阶段LPL综合实力最强的四支队,这个没啥太大的争议。没进去的队伍里,你很难找出一支像当年的IG那样,“公认实力顶尖,纯属运气差”的队伍。
Zika、Angel、Leave,这些选手有实力吗?肯定有,都是合格的LPL首发。但你说他们是那种“错过世界赛,是天理难容”的超级巨星吗?恐怕还算不上。现在的陪练团,更像是由一支“有潜力的实力派选手”组成的队伍,而不是S7那种“全明星落选阵容”。
从根儿上来说,这“陪练团”的成色和话题性,就已经掉了一个档次。颇有一点儿,“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想模仿当年的成功模式,但核心材料完全不对。
再说点实际的,这种陪练团的效果,可能真被高估了。不是说形式没用,而是你得看参与者的心态。那些没进世界赛的队伍,赛季一结束,很多队员的心气儿就散了。你指望他们突然打起十二分精神,化身铁血教官往死里练出征队伍?可能性不大。最后很可能变成打卡上班式的任务,训练质量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真要刺激队队伍出成绩,啥最管用?真金白银最管用! 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不如俱乐部来点狠的:直接砸钱!进八强,基础工资一分不少;进四强,奖金立马到位;闯进决赛,额外大奖奉上;要是真夺冠了,直接奖金拉满,别墅靠海!
反过来,要是瑞士轮或者小组赛就回家了,工资奖金按合同扣一点。这种直接的肉痛和诱惑,比什么陪练团都更能激发队伍的求生欲。
所以,我对今年这个S15陪练团真的不看好。它的诞生,缺乏S7那样的时代背景和选手基础,其训练模式本身也存在巨大隐患。初衷是好的,怕队伍没高强度训练对手,但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陪练团上,出征的队伍,真不如沉下心来,让教练组带着队员,一帧一帧地反复研究LCK强队,尤其是GenG和T1的比赛录像。把他们的进攻路线,资源置换逻辑,视野布控习惯都吃透。或者,想办法联系一些风格鲜明的外赛区强队打训练赛,收获可能都更大。
最后囧王者想说的是,S7的陪练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奇迹,至今无法复制。如今LPL的管理者和俱乐部,更需要的是务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一个过去的“壳”。今年世界赛前景如何,关键还是看出征四队,自身的状态和准备。这个陪练团,咱们看看就好,真别抱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