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的价值,本应如此深远。
文/以撒
游戏行业当下的主旋律是长线,这一点我们近年聊过很多次,大家也都早有认知——解法谁都能说道两句,无非就是稳存量、找增长……
不谈大道理,很多人其实忽视了一个更具体的答案:渠道的作用。
许多人对渠道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简单提供流量、工具的层面。但有些渠道,其实早已进化成能力与生态都很完善,足以贯穿游戏研发运营始终的形态。
在今天,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类渠道的能力,未尝不是游戏厂商一种出奇制胜的解法。
以vivo游戏为例,10月10日在深圳举办的vivo开发者大会 (VDC)上提供的不少信息和案例都让葡萄君觉得,vivo游戏近年来的能力边界以其为CP提供的价值,可以说越来越超预期了。
01
渠道的能力边界,可以有多广?
首先,渠道到底能为CP提供多强的能力和价值?这个答案在以往可能相对简单,但在今天,像vivo游戏这类渠道的能力边界,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比如在首发时,vivo就能凭一些独有技术体系,让厂商更容易触达高价值用户。
举个例子:vivo自研的流量算法,能精准捕捉游戏在市场热度、CTR、LTV等方面的优化异动,让游戏获得更有竞争力的流量资源。再结合VIP体系、福利体系等方式,vivo渠道对高价值用户的用户维系率超过50%,这等于抓住了竞争的命脉。
另外,vivo提供的接入能力超过17项,包括定制悬浮球、游戏服务站、Vpush等,这些能力对大部分游戏来说,都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提升。在iOS游戏畅销榜Top 30的游戏中,接入vivo能力的产品比例甚至达到87%。
在首发后,想要拉新促活、改善调优,vivo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因为渠道最清楚用户去哪了、是否还惦记这款游戏——举个例子,一款游戏在前期预约阶段有20万用户感兴趣并点击预约安装,但在正式首发后,可能仅有1万相对活跃用户,其他大部分用户都忽略了首发或未被激活,这个数字是超出很多人认知的。
接下来,全力激活存量,让用户记起、回到游戏,就是渠道在首发后的核心价值了。为此,vivo会在全平台的诸多关键场景实行用户召回,对非活跃用户定向曝光。
当然,这里很难讲透vivo的每一种能力,只能聊个大概。不过有一些具体的模块,倒是很能体现vivo对CP的帮助为什么更强。
至少有两个方面,是你很难忽视的:一方面,是vivo游戏的用户生态足够强大、有活力。大会上提到,vivo游戏的月活超过2亿;游戏中心的青年用户占比,还在今年Q2达到了31%,相较于2024年的23%有相当明显的提升。
能做到这一点,和vivo对用户社区的建设有很大关系。关注与推荐混合的feed流内容形式、官方下场举办的有奖话题活动、创意形式的趣味互动帖子等,都让vivo的社区形态高度成熟。仅在今年上半年,他们就举办过150期话题活动,而参与用户的游戏时长、付费都有了明显增长。
热血PK和趣味投票组件
另一方面,是vivo游戏真的很懂用户需求,知道如何用更自然的种草方式,传递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比如针对喜欢看短视频、重视信息量的用户,游戏中心上线了沉浸式的短视频频道,靠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来种草,用户甚至能通过负一屏、锁屏等入口浏览游戏短视频。目前,vivo游戏类短视频的播放量超过2.9亿/天,覆盖的曝光用户超过330万/天,日均播放时长也能达到506min,已经是一个不容低估的数字。
vivo x 《七日世界》游戏内活动页面
针对更注重效率和个性化的用户,vivo则用精准、友好的AI推荐来倾听、解决需求。当玩家找不到游戏,AI会主动出现推荐,把交互方式从“人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找人”。如果你需要,它还能在游戏中随时交互、陪伴。
整体来看,如果只有一块长板,或许还不足为奇。但技术、社区、模式,这些层面能力边界都有所突破,就让vivo游戏成为了一个足够主动、懂行,能深度支持开发者的生态。
02
从爆款到长线,
靠的是全面超越预期的支持
当然,平台再怎么强大,最终也都要落在游戏产品的成功上才是真的。在vivo上,好的案例的确不少。
一款产品在vivo上,从预约开始到首发、长线运营,整个过程中到底能得到渠道多大的助力?这可能同样会超出你的部分预期。
以《斗罗大陆:猎魂世界》为例,这款产品在首发的8个月之前,就开始与vivo对齐目标、规划如何最大化导量。在长达半年的预约期中,vivo提供了持续的TOP级曝光支持,同时也深度使用算法能力,保证了素材的吸量和转化效果能够拉满。
再加线上线下定制活动、社区内容孵化的配合,产品在上线前就已经得到了相当有力的流量保障,获得了206万预约量,单日预约峰值高达7万。
到了首发期,随着资源的大力投入,产品的首日推荐曝光,在vivo游戏中心和应用商店高达7亿,在OS场景中则高达3亿,游戏的新增和流水,也顺势在所有联运渠道中排到了第一。
运营方面,CP和vivo团队也各自拿出了多种手段。游戏侧的礼包、付费冲榜和定制礼券,加上渠道方的短信、视频通话等形式推送,以及各种资源推广,在这些组合策略之下,最终打出了高达62%的IP用户渗透率,游戏首月新增用户超150万。
在进入长线运营期后,除产品本身的素材迭代、版更活动之外,《斗罗大陆:猎魂世界》还拓展了vivo短视频矩阵,接入了游戏成就、启动特权等能力,保证了转化效能的最大化。
如果了解不深,你可能以为这些成绩都是资源砸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
如果仅仅依赖资源,渠道的竞争力很难出众。本质上,vivo是先在认知层建立起了基本策略,再进一步围绕策略发展出了各种手段。比如预约&首发一体化策略,就是由全域经营延伸而来的策略。
这种做事方法,往往能找到更高效的触达方式,解决CP和用户最大的痛点。比如在预约方面,为了最大化预约用户价值,vivo今年就围绕 “预约人群价值回收” 开发了一系列专项功能,核心思想,是从用户唤醒到转化形成闭环:
针对预约用户,系统能自动完成静默安装,大幅降低用户转化门槛;针对已预约用户,vivo能通过人群定投锁定核心群体,下发富媒体短信,精准触达促进转化;针对沉睡用户,他们能借助Vpush能力定向推送,唤醒潜在价值。
在产品首发的关键节点,vivo也有新游专属的定制化大联运方案,能根据不同游戏的产品类型与核心诉求,匹配动态icon、视频动效等多种资源,帮助新品实现曝光与转化的双重提升。
今年与vivo合作的某款科幻SLG新游,就是这类策略下一个很好的案例:从预约阶段起,vivo侧提前布局、定向触达,在一个月内就拿到了12.3万预约量,且预约成本较原有目标还低了60%;
在首发阶段,vivo则为产品定制专属的首发策略,开通冷启动快速通道,再结合用户画像分析、专项算法调优等支持,游戏的首发消耗峰值超过170万,单日下载量达到89万。
这些产品的成功,靠的都并非单纯冲量,而是从全周期的规划,到每个模块针对性的功能支撑,共同形成的全域经营。
这些或许能让你意识到,vivo如今能为CP提供的支持,无论是在高度还是深度上,都已经有些超越以往我们对渠道的认知了。
03
vivo对小游戏的
投入有多大?
近年来,小游戏市场发展迅猛。作为vivo近年的一个战略重点,vivo小游戏的服务也在发力,为CP提供更完善、全面的服务,大力扶持团队。如今,它已经成了一个从头到尾都有所支撑的完整生态体系。
怎么才算完整的生态?实际上,其中最关键的是从曝光、转化到留存的三步走:
第一步,用海量的资源曝光,助力冷启动与持续放量。
面向小游戏,vivo提供了不少专门的流量支持。比如在中心化场景,vivo新增了日曝光超200万、支持定制的小游戏中心首页专属Tab,以及日曝光超1000万的搜索页推广Banner等资源。这些新增资源位,每天共计可带来超3000万的新增曝光。
在这之外,vivo又实现了OS全场景打通,在浏览器、短视频、负一屏、全局搜索等系统级入口,小游戏体验几乎无处不在,这极大提升了曝光频次与效率。今年暑期与vivo合作的《主宰世界》,就在各种资源推广的支持下,实现了月曝光量级合计超过2亿,月新增用户量级超百万。
第二步,用极致的转化优化,降低每一步流失。
曝光之后,vivo对转化的关注也相当密切。首先在从曝光到点击的环节,vivo就提供了游戏icon A/B测试能力,让开发者能通过上传多种icon,结合实验数据得出最优解。数据显示,历史使用此功能的游戏,新图标点击率平均提升了37%。
到了启动环节,vivo提供的包体预加载功能,则能实现真正的秒开游戏,使游戏用户的转化率显著提高;未来,vivo还计划在今年Q4上线游戏直玩模块,直接让用户在小游戏中心内开始玩游戏,彻底告别等待,把流失降到最低。
第三步,为用户建立复访心智,提升长期留存。
对通常没有桌面图标的小游戏来说,复访是一大难题。而vivo给出的解法,是向玩家提供多种不同层级的入口。
其中,核心的入口是小游戏中心的“最近爱玩”模块,其次留能达到42%,还能通过复访带动其他游戏的曝光;
第二种入口是在游戏中引导用户添加桌面图标,其次留高达64%,且对一些IAP游戏尤其有效——它们的流水中超60%都来源于此;
第三种,则是通过负一屏的固定卡片、全局搜索、桌面组件等系统级入口,共同构建复访矩阵。
在这三个层面的加成之下,vivo为小游戏构建了一个流量充沛、转化高效,且支持长线运营的良性生态。这对开发者意义不小,因为它意味着在当下,vivo小游戏也成为了行业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风口。
04
结语
做到这一步,这还是我们印象中传统的那种渠道吗?
如果放在以前,这的确有点难以想象。毕竟在十多年前,那还是一个流量定生死的时代,渠道并不需要做太多事、考虑太多生态建设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渠道与CP的争议在当时就被放到了台面上讨论。
但是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像vivo游戏这种渠道的演变,映射出的是整个中国游戏行业生态的变化——过去,渠道的核心逻辑是分发,本质是流量的二次分配;
而如今,渠道的核心逻辑不是交易,而是共生。它不仅要当连接产品和用户的平台,还要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生态、先进的技术数据能力和全域的场景触达,和CP并肩作战。在当下看来,这也应当是行业在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实际上,一个成熟的渠道本来的形态就应当如此——它不应停留在一个简单的流量入口,而是应该能在一款游戏的全生命周期中,提供超越传统认知的深度价值与系统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