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伊朗媒体突然曝光惊人内幕:一个月前的6月16日,以色列对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会场发动精准袭击。
在会议进行期间,以色列空军向这栋建筑投掷了6枚精准制导炸弹,目标直指出入口与通风系统,意图封死所有逃生路线,将伊朗高层“一锅端”,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混乱撤离中腿部受轻伤。
这场堪比好莱坞大片的暗杀行动,手法与以色列2008年刺杀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如出一辙。
耐人寻味的是,消息选择在伊以停火20天后放出:此时哈梅内伊因停火决策威信扫地,而总统的遇险经历,竟成了凝聚民心的意外武器。
另一方面,如此秘密的会议,以色列都能收获情报,更加说明伊朗高层里有“内鬼”,而伊方虽然阻止不了对方的渗透,但同样能在以方内部安插情报人员。
这次佩泽希齐扬能逃过一劫,也是从派去以色列的情报人员那里,提前收到了袭击预警,才得以从事先准备好的出口离去。
如果不是有这条秘密通道,伊朗高层可能被一锅端。袭击后伊朗立即启动内部调查,如此精确的情报必定有内鬼接应。
这次暗杀曝光时机充满玄机。6月24日伊以刚结束为期12天的激烈冲突,伊朗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核设施遭重创,革命卫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阵亡,多名核科学家被定点清除。
当然,从佩泽希齐扬受伤来看,当时情况显然相当紧急,几乎是前脚收到情报,后脚就遭到袭击,说明双方的情报能力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
有消息称,战争第四天的袭击目标是德黑兰的一处秘密地下设施,当时伊朗的最高领导人正在那里。
法尔斯通讯社的报道称,以色列的袭击封锁了该设施的 6个出入口以及通风系统,设施的电力也被切断,但佩泽什基安成功抵达了安全地带。
上周,佩泽什基安也指控以色列企图暗杀他,而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斯雷尔?卡茨否认了这一说法,称 “政权更迭” 并非这场战争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刺杀未遂事件发生在伊朗与地区国家缓和关系的关键期。佩泽希齐扬政府近期多次释放外交善意,试图通过对话缓解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
以色列此时发动暗杀,被视为对伊朗外交转向的强硬回应,旨在破坏德黑兰构建地区安全架构的努力。国际观察人士警告,中东暗杀政治的升级将引发连锁反应。
以色列对强硬派暗杀那可是让你“灰飞烟灭”,这种极端手段可能激化伊朗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迫使德黑兰采取更激进的反制措施。
对于佩泽什基安个人而言,这一天改变了一切。
在此之前,他是伊朗政坛出名的“温和派”,一个始终相信能与美国和以色列坐下来谈的理想主义者。他甚至曾公开抱怨,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强硬阻碍了对话之路。
但以色列的导弹,比任何国内的政治说教都管用。
当尘土与碎石落在自己身上,当死亡如此真切地擦肩而过,佩泽什基安的幻想被彻底击碎了。他赖以行动的政治坐标,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偏移。
他明白了,在对手的战争逻辑里,根本没有“温和派”与“强硬派”的区别,只有“伊朗人”这一个标签。他那条受伤的右腿,似乎成了他政治立场转变的最好注脚。
这场袭击,还带来了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副产品:伊朗领导层内部的和解。
原本,佩泽什基安代表的政府与哈梅内伊代表的最高权力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路线分歧。外界甚至有传言,哈梅内伊想借以色列之手清除异己。
但袭击发生后,这种猜测不攻自破。因为哈梅内伊本人,连同他的顾问团队,同样是袭击目标。
共同的敌人,成了最有效的粘合剂。当佩泽什基安的立场也转向强硬时,他与哈梅内伊之间的政治分歧被瞬间弥合了。一个外部的敌人,竟意外地帮他们完成了内部的权力整合。
伊朗的“府院之争”被暂时搁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度统一的、对抗性的姿态。
袭击过后,康复的佩泽什基安发表了公开讲话。
他不再提对话,而是用前所未有的强硬措辞,宣称“伊朗绝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矛头直指以色列和其背后的美国。
这番表态,无异于一次国家战略的“坐标重置”。
一次外部袭击,最终促成了一次内部团结。伊朗这艘巨轮的航向被彻底校准,坚决地转向了强硬对抗。这让本就复杂的伊核问题前景,变得更加黯淡。
对以色列而言,这次行动的目标或许是“政权更迭”,但它得到的,却是一个更加团结、更加决绝的对手。
棋局已经改变,棋盘上的所有人都明白,再也回不去了。
最终,他们只是彻底改变了这个坐标的属性。
而对世界来说,是准备迎接下一次能源危机,还是能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总统受伤只是前菜,后面才是主菜。这场游戏,没人是局外人。脸上的笑容越多,桌下藏的刀就越锋利。特朗普的“默许”,像是打翻了棋盘,却又不想承认是自己动手。可惜,这次,中东不会再给他第二次重摆棋局的机会。谁先动手,谁先失控,一切都在倒计时中。
有人说,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现在的问题是:这首诗,是悲歌,还是挽歌?
斩首这种看似高效的行动,其反噬效应同样巨大。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誓言“彻底摧毁以色列政权”,并迅速完成军事权力交接,任命了更年轻、更激进的指挥官。伊朗的反击,只会更加坚决。
伊朗的盟友,如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也迅速行动,对以色列形成三线围攻之势。这迫使以色列分散军事力量,战争成本急剧飙升。中东冲突已从传统军事对抗,彻底转向了隐蔽而精准的“斩首行动”与情报战。
“斩首行动”的常态化,迫使被打击方全面加强内部反间谍和安全防护。伊朗已启动全面调查,并紧急通过《关键设施防护法案》,增设电磁屏蔽和独立供氧系统。这无疑将提升其防御能力,但也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军备竞赛”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