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7月16日报道:刚刚过去的周末,新一轮的外卖补贴大战再次点燃社交平台。在美团、淘宝闪购等“撒钱”推动下,低价甚至“免单”的咖啡奶茶订单激增,引发了一场消费者的“囤货”狂欢。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商业竞争背后,食品安全风险与非理性消费问题也浮出水面。
7月14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尤其要注意“囤奶茶”潜藏的食品安全风险。
周末补贴战常态化,平台激战正酣
继此前偶然引爆的外卖“闪电战”后,平台间的补贴对抗正呈现出常态化、长期化的趋势。上周末,美团高调宣布“周六,快乐继续”,推出大量需自取的线下咖啡茶饮通兑券;淘宝闪购则针锋相对,表示“188元大券包,五顿我全包!”,并计划在未来100天内,将“超级星期六”打造成全民参与的促销节日。
激烈的补贴投入换来了惊人的订单数据。美团于7月12日宣布,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5亿;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则在7月14日宣布,日订单量再创新高,突破8000万。社交平台成为这场战役的关键营销场,好友间的优惠券分享裂变,极大地推动了订单量的增长。与此同时,超过40万美团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显示出这场大战对整个即时配送生态的搅动效应。
“喝不完”背后,食品安全风险凸显
“喝不完,根本喝不完!”这句网友的调侃,精准地描述了补贴下的消费状态。为了用完优惠券,许多消费者开启了“饮品狂欢”,甚至用预订单提前订好第二天的奶茶。然而,这种“囤奶茶”行为,尤其在夏季湿热环境下,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风险。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于7月14日发布风险提示。上海市场监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提示称,夏季湿热,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开封后的现制饮品若在常温下放置超4小时建议丢弃。即使未开封并立即放入冰箱,也只能减缓而不能完全阻止细菌繁殖,不建议隔夜饮用。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切勿高估冰箱的安全性,若饮品在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冷藏,其细菌繁殖数量仍不可低估,饮用前需格外注意是否存在变色、浑浊或异味。
理性消费是关键,专家支招
面对平台的补贴“诱惑”,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保持理性,避免非理性消费带来的健康风险。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奶茶能放多久”的问题,专家建议:从安全和口感角度出发,现制饮品最好在制作完成后的2小时内饮用完毕。
同时,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健康地享受饮品,专家给出了五点实用提示:
1.?选真奶:?尽量选择使用鲜奶制作、不含奶精的产品。
2.?选对小料:?优先选择水果、燕麦等天然小料,而非加工食物。
3.?选少糖:?点单时选择少糖或无糖选项,减少糖分摄入。
4.?喝后减餐:?奶茶热量不低,饮用后可适当减少主食和烹调油的摄入。
5.?喝后多动:?通过运动来平衡热量,预防长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