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7月21日电(胡丰盛)盛夏的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古老的牧羊歌谣正被赋予数字时代新声。曾困于田间的湖羊养殖,如今蝶变为总产值超5.6亿元的发展引擎;连续举办二十届的湖羊文化市集,让“吕山羊肉宴”香飘长三角。
湖羊的成长轨迹,清晰折射出浙江乡村振兴的深层脉动——以三产融合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支点,以文化赋能为纽带。2024年,这个仅2.2万人口的浙北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万元,较十年前增长500%。
数字新生羊舍里的科技革命
走进吕山乡养殖户胡志宏的牧场,耳标扫描仪的“嘀嗒”声取代了传统的吆喝。这位曾因羊瘟一夜损失38头种羊的老把式感慨:“以前巡圈凭经验,现在靠数据。”
他身后的9栋装配式羊舍,俨然是“智慧中枢”——5G环境监测系统将温湿度、氨气浓度等22项指标实时传往“湖羊天下”云平台。扫一扫电子耳标,消费者可追溯羊只从出生到屠宰全程183项数据,连疫苗注射记录都精确到秒。
在产业链最前端,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内,技术人员正对1200只核心种群进行基因测序。“我们建立了浙江省最大的湖羊基因数据库,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使产羔存活率大幅提升。”永盛牧业场长高宁介绍。该基地每年向全国输送优质种羊万余只,还催生了“冻精冷配”等现代生物技术服务网络。
融合共富一只羊的增值之旅
在长兴茗典食品有限公司车间,湖羊完成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华丽变身。
该公司研发的“二十四节气”药膳湖羊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正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精深加工不仅提升附加值,更让湖羊突破地域与季节限制。”企业负责人支世军说,公司的产品已经畅销全国各大城市,为吕山乡的湖羊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作为长兴县首个湖羊养殖标准制定者,吕山已形成“保种-扩繁-加工-销售-文旅”五大产业集群,建有国家级保种场1个、规模化养殖基地7个、精深加工企业1家,串联起5.6亿元的年产值。
产业兴旺直接惠及农户,截至目前,当地共吸纳28户低收入农户投资75万元入股共享牧场,43户低收入农户加入湖羊专业合作社,2024年户均增收1.9万元。“现在养羊比过去轻松,收入却是五年前的3倍!”龙溪村农民金锁香算着账:加入湖羊专业合作社后,她的羊圈接入智慧管理系统,保底收购价提高10%。
自2011年起,吕山乡开始举办湖羊文化市集,这一举措成为推动湖羊产业发展和弘扬湖羊文化的重要平台,吸引长三角食客慕名而来。“肉质鲜嫩无膻味,颠覆了对羊肉的认知!”湖州市民陈女士的赞叹道出众多游客心声。
2025年市集期间,吕山鱼灯、南蒋马灯等非遗展演与羊肉香气交织,单日吸引游客超万人次。
共富接力跨越山河的产业协作
在湖羊文化市集的展板上,“湖羊入疆”的图片故事吸引众多目光。2013年启动“东羊西送”工程以来,吕山乡已累计向新疆、甘肃等地输送优质种羊超8万只。
在湖州援疆指挥部牵线下,天下牧业、幸康牧业等吕山企业先后落户新疆柯坪,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湖羊产业集聚区。通过“送羊入户+技术帮扶”模式,当地1000余户牧民实现增收,每户年收入增加3000元至5000元。
技术支援持续深化。永盛牧业联合多所高校,针对西部环境开展“优质种羊培育”研究,通过“空中课堂”、驻场指导确保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吕山乡企业家杨欢在柯坪创立湖柯金澜农牧科技,打造从牧草种植到餐桌消费的全产业链,其自主研发的“柯勒品”黑绵羊品种连获新疆创业大赛冠军。
当前,吕山乡正启动“东西协作2.0”计划。随着又一批载着“共富羊”的货车驶向远方,这条以产业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之路,在青山绿水间不断延伸。
当千年牧歌遇上现代科技,当地方风味化为文化IP,当东部经验惠及西部发展,一只湖羊正在中国乡村的共富蓝图上,踏出清晰而有力的蹄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