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担任志愿军的一名排长。战争结束后,他与杨勇、王平一同得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亲自接见,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不仅如此,他还曾四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到了2021年,已经92岁的他被隆重抬入人民大会堂,荣获了我党最高的荣誉之一——“七一勋章”。
那么,他到底是谁?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呢?
2020年10月,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电影《金刚川》上映。91岁的王占山和他的外孙一同去观看这部影片。虽然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但祖孙两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外孙被电影中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深深震撼,情绪激荡,心灵受到强烈冲击。相比之下,王占山的神情则显得格外平静,他轻声说道:“真实的战斗,比电影里的更加惨烈!”
原来,作为抗美援朝的亲历者,王占山亲身体会过战争的残酷,也曾与死神擦肩而过。每当看到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他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段既悲壮又光荣的岁月……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起初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韩军根本无法抵挡。然而,美国的介入令局势急剧升级,战争逐渐向我国东北边境逼近。为了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同时支持中朝友谊,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当命令传达到王占山所在的部队时,他满怀激情和激动之情。
1953年7月,在美军发动的金城反击战中,时任排长的王占山主动请缨,承担了极其艰巨的任务。接到任务后,他带领战士们奋勇夺取了战略要地408.1高地。
7月18日黎明时分,4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士兵们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飞机轰鸣的声音。紧接着,美军对该高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周围的408.2高地、418.1高地及一处无名小高地也未能幸免。轰炸过后,敌军集结兵力向408.1高地发起攻击,王占山带领士兵们顽强抵抗,成功击退敌人的多次冲锋。
不过,这场战斗也带来了惨重的伤亡:300多名战士坚守阵地后只剩下70余人,干部仅有王占山一人幸存。
身负重伤的指导员用尽最后的力气对王占山说:“咱们连里就你一个干部了,打到最后一定要坚持住!”
王占山望着指导员,眼神坚定地回答:“人在阵地在,绝不退一步,咱们就在这里一起坚持!”
事实上,战斗开始前,王占山就已做好牺牲的心理准备。此刻,他心无杂念,唯有一念——用生命守护这块阵地。
由于志愿军防守坚韧,敌军长时间无法攻占高地,遂封锁了交通要道。志愿军供应被切断,弹药和粮食极度匮乏。没过多久,战士们只得挖野菜果腹。长此以往,情况不可持续,眼看野菜也快吃光,王占山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
在金城战役的高地攻坚战中,王占山和战友们几乎陷入绝境,弹药断粮。危急时刻,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从敌人手中夺取补给”。早在战斗之前,王占山就对敌军活动规律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了敌人作息和巡逻的规律。
天完全黑下来后,他带着几名战士偷偷越过战壕,来到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那里散落着许多阵亡敌兵,他们的尸体上携带着食物和弹药,王占山和战友们便将这些宝贵的补给全数搬回。
最惊险的时刻,是他潜入敌军炊事班,背走了半袋胡萝卜。正是这些补给,让志愿军士气大振,重新焕发战斗力。
四天中,敌军发动了近40次进攻,配合飞机轰炸和坦克炮击。战斗的最后一刻,王占山用尽最后的力量投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倒下。紧接着,冲锋号响起,援军及时抵达,守卫高地的志愿军成功完成阻击任务。
这场战斗中,志愿军消灭敌军400余人,但王占山所在连队只剩不到10人,全员负伤。王占山身负4处重伤,全身38处弹孔,经过多日抢救才侥幸存活。他醒来后,第一句话便是:“阵地没丢吧?”
伤势好转后,战争已接近尾声,但王占山依旧投身于帮助朝鲜恢复生产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10月,他与杨勇、王平等志愿军高级将领一同受到了金日成的亲自接见,这份殊荣足以说明他当时的重要贡献。
同时,他还荣获志愿军总部授予的“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有人问他打仗时害不害怕,王占山语气坚定地说:“没有时间害怕,心里很平静。只想着如何赢得胜利,谁害怕谁就输了。谁动作快,谁就能赢。”
1950年代回国后,王占山作为志愿军代表,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接见。毛主席亲切握手,问他:“想家没想家?”他激动回答:“当然想家,特别想念您老人家!”
2021年6月29日,对王占山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当“七一勋章”被别在他胸前时,他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党和国家还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当晚他久久难眠,思绪翻涌,回忆起年轻时的点点滴滴。
王占山1929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幼年时,他亲眼目睹日军暴行,也见过共产党为百姓谋福利,分发粮食的温暖场景。16岁时,他毅然加入民兵组织,2年后如愿参军,成为一名通信兵。
1948年,东北野战军准备辽沈战役。一天,指导员找到年轻的王占山,语重心长地说:“大仗在即,你虽然兵龄短,但入党热情高,党组织重点培养你,跟我一起宣誓吧!”
在指导员带领下,他庄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宣誓后,指导员叮嘱:“你入党了,打仗要冲锋在前!”
王占山坚定地答道:“不怕,党指哪里,我冲哪里!”
平津战役中,连队被派往攻打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天津海河大桥。指导员冲锋在前,不幸中弹牺牲。王占山亲眼见证了这一刻,内心痛彻心扉。
战斗结束时,百余名战士仅剩24人,鲜红的红旗插在海河大桥上。
随后,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及两广战役中,王占山英勇作战,多次立功,晋升为排长。1953年回乡探亲时,他第一个拜访的是战友张冠左的家。张冠左不幸牺牲,他召集战友照顾张的孩子,后来还帮助其女儿找到工作。
王占山为人正直,秉持原则,绝不以权谋私。有一年征兵,妹妹带儿子去他所在部队,想借助关系谋个好职位。王占山却说:“当兵哪里都一样,保家卫国没有挑地方的!”
还有一次,他与多年未见的老部下聊天,老部下抱怨提拔慢,王占山严厉回击:“30年前你还是巴山大山里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小子,现在坐上处级干部的位置,还发牢骚!”
退休后,王占山没有闲着,致力于弘扬红色历史。在河南省军区安阳军分区的党史学习教育课上,他深情说道:“入党仪式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党员要在党言党、忧党、为党,我们要共同守护好党的大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