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晖
见证历史,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8月26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5.08万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从环比变化情况看,7月份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主要靠净值拉动。相比6月末,公募基金总份额微增0.40%,总规模猛增1.99%。
从细分类型上看,尽管A股市场7月继续高歌猛进,但基民整体情绪偏向“落袋为安”,股票及混合型基金份额均出现缩水,规模增长主要靠净值带动。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
今年7月,公募基金整体份额及规模均实现环比正增长,其中,公募基金整体份额达到31.01万亿份,相比6月末微增0.40%;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35.08万亿元,环比大增1.99%。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震荡走高。1月份,受权益、债券基金规模下跌影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一度跌回31万亿元。随后,伴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公募基金规模在2月及3月份重回32万亿元上方。
4月份以来,公募基金更是连续4个月创出历史新高。其中,4月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大关,5月再次刷新历史新高,6月及7月份接连首次突破34万亿元、35万亿元大关,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基民并非本轮行情入市主力
近期,中信证券发布策略研报称,从各类资金情况来看,此轮行情持续到现在,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刚刚公布的7月份的公募基金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7月份股票基金及混合基金份额双双下滑,显现出基民“落袋为安”的情绪。其中,股票基金份额环比下跌0.33%,这已是股票基金份额连续第三个月出现环比下滑;混合基金情况类似,整体份额环比下跌1.22%,逆转了前一个月的增长势头。
不过,尽管以股票及混合基金为主的权益类基金份额出现下滑,在7月A股市场上涨带动下,权益类基金单位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股票基金规模单月大增1925.94亿元,环比增长4.07%,达到4.9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混合基金规模单月增长1385.56亿元,环比增长3.76%,重回3.8万亿元之上。
QDII、货币、债券基金规模“此消彼长”
债券及货币基金7月份规模变化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其中,债券基金规模单月减少481.92亿元,最新规模达到7.24万亿元,环比下跌0.66%;货币基金规模单月增长3813.84亿元,最新规模达到14.61万亿元,环比增长2.68%。
“一方面,7月份资金面宽松,带动货币基金规模增长;另一方面,有些机构不允许跨季末持有货币基金,但是可以跨月末持有,部分6月份赎回货基的机构投资者在7月份重新申购货币基金。”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上述两方面原因推动7月货币基金规模实现正增长。
谈及7月份债券基金份额及规模下跌,上述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主要是受到股市回暖、风险偏好上升等多因素影响,7月份债券市场经历了较为明显的调整。各券种收益率普遍上行,债市呈现“股债跷跷板”效应。
他同时指出,8月至今,随着股市进一步上涨,预计货币基金8月份规模或出现下滑,债券基金中,除二级债、一级债等“固收+”基金之外,纯债基金规模或也受到冲击,
6月末,外汇局下发新一批QDII额度,此前多只“闭门谢客”的QDII基金7月陆续重启申购或放宽大额申购限制。基民申购带动QDII基金份额及规模环比分别增长3.87%、6.77%,增长势头强劲,QDII基金整体规模达到7300.44亿元,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创出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