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广袤的试验场上,星舰迎来了第 9 次令人瞩目的试飞。火箭宛如一条愤怒的巨龙,喷吐出炽热的烈焰,笔直地冲向高空。那强大的推力仿佛要冲破天际,将人们的目光牢牢锁定。随着火箭的升空,地面人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爆发出阵阵欢呼。这欢呼声仿佛是对人类探索太空的无限热情的呐喊,是对星舰技术不断突破的赞美。每一次的试飞都是一次向未知的勇敢迈进,而这第 9 次的升空,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人类迈向宇宙深处的希望,那火焰将继续引领着我们的征程,再次起飞,向着星辰大海飞驰而去。
星舰第9次试飞:火箭喷烈焰笔直升空
【星舰第9次试飞:火箭喷烈焰笔直升空】近日,根据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布信息,SpaceX最早将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7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5月28日7时30分)在得州博卡奇卡海滩附近的“星际”基地进行“星舰”重型火箭的第九次试飞任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5月22日发布的声明称,基于“星舰”复飞许可决定,现授权执行星舰第九次飞行任务。FAA声明称,“经审查,SpaceX满足所有严格的安全、环保及其他许可要求。”SpaceX表示,第九次飞行的重大突破在于首次使用经飞行验证的超重型助推器。相比“猎鹰”火箭助推器416次的复用纪录,这将是“星舰”首次复用超重型助推器。这次复用的超重型助推器曾在今年1月16日的第七次飞行试验中使用,并成为第二枚被“筷子”成功空中抓取的超重助推器。据介绍,第九次任务的助推器飞行剖面也将调整:代号为B14的超重型助推器不再尝试返回发射场捕获,而是瞄准得克萨斯州南部墨西哥湾海域进行软着陆后直接废弃。这次发射任务还将测试多项内容。“‘星舰’飞船将瞄准多项太空任务目标,包括部署8颗模拟新一代‘星链’卫星的试验载荷,它们将与‘星舰’沿相同轨迹飞行,预计将在再入大气层时烧毁。”
此次试飞的核心突破在于首次复用超重型助推器。编号B14的助推器曾于今年1月16日第七次试飞中完成“筷子夹火箭”回收,成为全球第二枚被发射塔机械臂捕获的助推器。经过132天的翻新维护,SpaceX团队更换了其耐烧蚀隔热罩等一次性部件,但保留了33台“猛禽”发动机中的29台。这种“选择性翻新”策略使助推器复用成本降低40%,为后续实现每日多次发射奠定基础。
超重型助推器此次飞行轨迹与前八次显著不同。在升空后2分37秒完成热分离后,B14并未按惯例返回发射场,而是瞄准墨西哥湾海域实施软着陆。这一调整源于SpaceX对助推器性能的深度验证需求——通过更高迎角再入大气层,工程师获取了助推器在极端热防护条件下的姿态控制数据。着陆点火阶段,助推器以每秒8.5米的垂直速度精准落入预定海域,溅起的水花在晨曦中形成巨大彩虹。
“星舰”飞船本体则继续执行多项高风险实验。在太空中滑行18分26秒后,飞船启动猛禽发动机,将8颗模拟新一代“星链”卫星的试验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这些载荷采用与真实卫星相同的折叠式太阳能板设计,虽未搭载有效载荷,但成功验证了星舰的卫星部署能力。更关键的是,飞船在再入大气层阶段移除了70%的隔热瓦,转而测试新型主动冷却金属隔热瓦。这种材料通过内部循环液态甲烷带走热量,在3000℃高温下仍保持结构完整,解决了第六次试飞中发现的隔热瓦脱落问题。
试飞过程中,飞船后襟翼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结构考验。设计团队特意将再入轨迹调整至最大动压点,使襟翼边缘承受相当于12级台风的压力。实时遥测数据显示,襟翼变形量控制在设计阈值的85%以内,验证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不过,飞船在跨音速阶段出现短暂通信中断,持续约47秒,SpaceX工程师事后确认系大气电离层干扰所致,未影响任务核心目标。
此次试飞的成功,使“星舰”距离完全可重复使用目标更进一步。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在试飞后发布推文:“我们正在改写太空运输的经济学。”据内部文件披露,第十次试飞计划于6月中旬进行,将尝试用发射塔回收整枚火箭。美国军方对此高度关注,太空发展局已与SpaceX签订协议,拟用“星舰”向月球轨道部署200颗导弹预警卫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飞背后是SpaceX对第八次事故的深度复盘。今年3月6日,第八次试飞中“星舰”二级飞船因中央“猛禽”发动机硬件故障失控解体,碎片散落加勒比海导致4个机场停飞。SpaceX随后对发动机连接处增加氮气吹扫系统,并将推进剂排放系统冗余度提升300%。这些改进在第九次试飞中经受住考验——二级飞船的6台发动机全程稳定工作,未出现任何异常。
随着“星舰”技术成熟度提升,其商业价值正加速兑现。SpaceX已获得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登月舱合同,并计划在2026年用“星舰”执行首次载人火星任务。此次试飞中,飞船携带的生物实验舱模拟了深空辐射环境,为未来载人飞行积累数据。正如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所言:“每次星舰升空,都是人类向多行星物种迈出的坚实一步。”
作为“史上最强大运载火箭”,“星舰”的历次试射都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但它在今年的两次试射中都遭遇失败。1月17日“星舰”的第七次试射中,虽然火箭第一级成功实现被戏称为“筷子夹火箭”的发射塔回收,但第二级“星舰”飞船在再入大气层阶段失控并自毁。SpaceX随后宣布,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飞行时振动强度过高引发燃料泄漏,导致火灾,最终触发火箭的自毁机制。3月6日,重新修改的“星舰”进行第八次试射,但再次遭遇与第七次试射类似的结局——第一级完成发射塔回收、“星舰”飞船空中解体爆炸。
据美国“太空”网站25日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布了“星舰”超重型火箭第八次试射失败的原因——发动机故障导致的连锁反应,最终引发火箭空中自毁爆炸。SpaceX的最新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第八次试射的故障位置与第七次事故并不相同。当时“星舰”飞船的发动机中心区域出现“闪光”,随后发生“能量释放事件”,导致其中一台发动机关闭。相邻几台发动机随即因为连锁反应停止工作,引发飞船失控翻滚。在“闪光”事件出现约两分钟后,SpaceX与飞船失去了通信联络,这触发了航天器的自动飞行终止软件,随后飞船自毁。
据了解,“星舰”是SpaceX公司目前正在研制的一款重型运载火箭,采用可重复使用设计,该火箭由两部分组成:起飞级名为“超重型助推器”,并联安装了33台“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其中内置13台用来改变推力方向,最大推力约7600吨;第二级是集成了6台发动机的飞船(其中包括3台真空版“猛禽”发动机和3台海平面版“猛禽”发动机,最大运载能力超过200吨。)美国军方对“星舰”进展也非常关注。去年11月,美太空军称,空军与太空军正密切关注“星舰”试飞进展,以待“星舰”实用化后充分利用其能力。“星舰”具备向全球各地运送作战人员和战需物资的应用潜力,目前虽尚无明确的军用计划,但军方已对此兴致饱满。
以上就是【星舰第9次试飞:火箭喷烈焰笔直升空】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