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那曾估值上亿的违建豪宅竟在一夜之间被推平。曾被称为“最牛违建”的英之园,占地 57 亩,估价高达 1.14 亿元。曾经它或许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却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在执法部门的坚决行动下,这座违建豪宅轰然倒塌,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这一拆除行动,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树立了榜样,让人们看到了对违法建设零容忍的决心。
估值上亿的违建豪宅一夜被推平
【估值上亿的违建豪宅一夜被推平】2025年5月28日,广东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西二社区,曾经被网友称为“潮汕最牛违建私人豪宅”的“英之园”,在挖掘机轰鸣声中化为平地。这座占地57.389亩、建筑面积1.035万平方米、估价1.14亿元的违建豪宅,因非法占用集体工业用地和耕地,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最终难逃被强制拆除的命运。“英之园”的故事始于2013年。当时,原村民陈英彪的三个儿子陈赐隆、陈赐雄和陈赐平,共同出资在潮阳区西胪镇西二社区鲤鱼沟洋坊开始筹备建设这座豪宅。他们未经有权批准机关批准,擅自占用社区集体土地,开始了这场耗资巨大的工程。“英之园”的设计融合了潮汕地区特有的“驷马拖车”格局,这种格局在潮汕传统建筑中极为常见,象征着家族的繁荣与昌盛。园内包含了四栋北京四合院风格的建筑、七栋后欧式别墅、五座老式厝、牌坊、建筑雕梁画栋、围墙和凉亭等设施。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陈氏家族的财富与地位。然而,这座豪宅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从开工之初,就不断有村民举报其违建行为。但陈氏家族似乎并未将这些举报放在心上,继续他们的建设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英之园”逐渐成型,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英之园”的建设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从2017年12月到2024年3月,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潮阳分局为“英之园”违建一案先后举行了至少5次听证会。这些听证会不仅是对陈氏家族违建行为的审视,也是对相关部门监管职责的拷问。
拆除前,“英之园”宛如一座隐匿在乡野间的“城堡”,在周边低矮民房的映衬下显得格格不入。它那高大的门楼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尽显奢华气派,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主人的显赫身份。踏入园内,更是别有洞天,假山池沼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曲径通幽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宛如一幅精美的江南园林画卷。主建筑是一栋欧式风格的别墅,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巨大的落地窗、精致的罗马柱,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极致的奢华。别墅内部,装修更是富丽堂皇,水晶吊灯璀璨夺目,进口的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高档的红木家具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各种名贵的艺术品琳琅满目,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宫殿之中。然而,一夜之间,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英之园”却化为了乌有。
拆除后,曾经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观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旷的平地,黄土裸露,杂草丛生,与周围的田野连成了一片。那座曾经象征着财富与地位的欧式别墅,如今只剩下四周围墙,残垣断壁在风中摇摇欲坠,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原本精心打造的假山池沼被夷为平地,只留下一堆堆破碎的石块和杂乱的泥土;曾经繁花似锦的花园如今只剩下几株枯萎的花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拆除前,“英之园”是村民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有人羡慕其奢华,有人则对其违建行为愤愤不平。它就像一颗毒瘤,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不仅侵占了集体资源,还破坏了乡村的和谐与安宁。村民们每次路过“英之园”,心中都充满了无奈与愤懑,却又敢怒不敢言。
英之园的兴衰史堪称一部“中国式违建教科书”。2013年,原村民陈英彪联合三个儿子,在未取得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强行占用社区集体工业用地和耕地57.389亩,建造起这座融合潮汕“驷马拖车”格局、北京四合院与欧式别墅的“超级庄园”。据村民回忆,工程初期曾因“半夜施工扰民”被多次举报,但陈家凭借家族势力与资本运作,竟让工程持续推进了整整12年。这12年间,英之园的命运几经波折:。2017-2024年: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潮阳分局为其举办5次听证会,2020年更对其违法建筑实施没收,但陈家通过行政复议、诉讼等手段拖延;2023年:工程突然停工,东北角一栋别墅甚至未完工;2025年5月9日:潮阳区政府发布强制拆除公告,要求45天内自拆;5月27日深夜:数十台挖掘机连夜进场,5月28日天未亮即完成清拆。
2020年4月29日,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潮阳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对位于潮阳区西胪镇西二社区鲤鱼沟占地建设“英之园”面积57.389亩、建筑面积10321.61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物实施没收。这一决定标志着“英之园”的命运发生了转折。然而,没收并未能阻止陈氏家族对这座豪宅的幻想。他们或许认为,通过某种方式,这座豪宅仍然能够成为他们的私人领地。
2025年5月9日,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一纸强制拆除公告,揭开了“英之园”违建事件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因擅自在西胪镇西二社区鲤鱼沟洋坊占用该社区集体土地建设“英之园”一案,经汕头市自然资源局立案调查,对陈英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汕自然资监(潮阳)〔2024〕第1号】,责令其在限期内拆除违法建筑并清理现场,同时并处罚款。
这一公告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对“英之园”的违建行为表示谴责,同时也对这座豪宅的命运表示惋惜。有网友认为,“英之园”虽然违建,但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拆除可惜。他们建议有关部门考虑改造成旅游景点或酒店,以充分利用其资源。
然而,汕头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回应称,“英之园”建筑系村民自建,并非古建筑,不属于文物范围。此外,该建筑属于违建,按规定需要拆除。这一回应彻底粉碎了陈氏家族对“英之园”的幻想。
2025年5月27日半夜,几十辆挖掘机悄然进入“英之园”。这些挖掘机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了对这座违建豪宅的拆除工作。天还没亮,它们就已经在作业,巨大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当地村民介绍,28日凌晨,挖掘机就开始拆除工作。从高处看,“英之园”已基本清拆完毕,只剩四周围墙。由于施工,当地村民也已无法随意进入。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豪宅,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随着拆除行动的进行,现场画面也逐渐曝光。视频中,挖掘机在“英之园”内穿梭,将一座座建筑夷为平地。那些曾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嵌瓷,在挖掘机的铁臂下变得支离破碎。这座曾经承载着陈氏家族荣耀与梦想的豪宅,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满目疮痍。
村民们对“英之园”的拆除反应不一。有的村民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违建行为的有力打击;有的村民则表示惋惜,认为这座豪宅虽然违建,但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然而,无论村民们如何反应,“英之园”的拆除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
“英之园”的拆除不仅对陈氏家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彰显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无论个人或家族多么富有或有权势,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违建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英之园”的拆除也暴露了乡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何建设初期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为何多次下达拆除令后,当事人仍能置若罔闻?这些问题值得深刻反思。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乡村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从法律层面看,“英之园”未经合法审批,擅自占用集体工业用地建设,严重违反了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土地资源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依法依规开发利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妄图绕过法律程序、侵占公共资源谋取私利的行为,都不应被容忍!!
英之园的倒塌,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三重致命伤的集中爆发,第一,据官方通报,英之园非法占用集体工业用地54.561亩、耕地2.828亩。这些土地本应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或保障村民居住需求,却被陈家私自改造成“家族庄园”。更讽刺的是,英之园内甚至设有内衣厂车间,将集体土地变为私人生产工具。第二,从2017年首次听证到2025年强制拆除,陈家通过行政复议、诉讼等手段拖延拆除进程长达8年。这种“以拖待变”的策略,暴露出基层执法在面对资本与权力时的无力感。直到纪检监察机关介入,对相关公职人员追责问责,违建方才迎来终局。第三,陈英彪早年曾以“乡贤”身份向西二社区捐资数千万元,一度被树立为“慈善标杆”。然而,其“捐赠2000万元建设幼儿园”的承诺从未兑现,土地反被转卖他人。这种“伪善”行径,不仅透支了公众对乡贤群体的信任,更让基层治理陷入“善款绑架政策”的怪圈。
英之园的倒塌,不应是终点,而应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起点。潮阳区需尽快对西二社区被侵占土地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土地性质与用途,并通过“三资”管理平台公开信息,防止“暗箱操作”。建立“违建黑名单”制度,对拒不拆除的违建主体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定《乡贤行为规范》,明确乡贤不得以捐赠为条件谋取私利;设立“乡贤基金第三方托管账户”,确保善款专款专用。英之园虽为违建,但其潮汕建筑风格与“驷马拖车”格局具有文化价值。可借鉴福建土楼保护模式,对建筑构件进行数字化建档,并在原址建设“土地法治教育基地”。
当最后一堵围墙轰然倒塌,英之园的瓦砾堆中,折射出的是中国乡村治理的深层矛盾——在资本与权力的合谋下,集体资产如何守护?在人情与法治的博弈中,基层政权如何挺直腰杆?英之园的悲剧警示我们:乡村振兴绝非“造景运动”,更非“资本盛宴”,唯有将土地监管、执法公正、文化传承纳入法治轨道,方能避免下一个“英之园”的出现。毕竟,真正的“人间仙境”,从来不是靠违建堆砌,而是以法治为基、以民心为向的共同缔造。
以上就是【估值上亿的违建豪宅一夜被推平】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