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离世,丈夫竟称太痛苦而两年未归家,将 10 岁女儿留给外婆相依为命。这一行为令人痛心疾首。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的关爱与陪伴,而丈夫却选择逃避。网友们纷纷谴责,悲痛绝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的责任不容推卸。这位丈夫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尽快回到女儿身边,给予她应有的爱与照顾,让她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家庭的温暖与责任,绝不能因一时的痛苦而被抛弃。
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
【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7月9日消息,#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在河南洛阳,生活本就平凡朴实的韩女士,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沉重的打击,女儿意外离世,只留下年仅10岁、懵懂无措的外孙女,她声音略带哽咽地表示:“我现在想让他爸爸回来,不是我不能吃苦养活外孙女,这些年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而是孩子需要父爱,父爱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父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女婿在女儿离世后,仿佛被悲伤的潮水彻底淹没,仅仅丢下一句“很难过”,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家庭的生活中。整整两年时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仿佛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已与他再无关联。韩女士,这位年迈的外婆,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拿起手机,颤抖着拨通女婿的电话。然而,回应她的要么是漫长的“嘟嘟”声后无人接听,要么是好不容易接通了,电话那头却传来敷衍而冷漠的声音:“我在忙。”随后,便是“咔嗒”一声,电话被匆匆挂断,仿佛多说一句都是负担。在记者得知此事后,决定伸出援手,帮助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记者们不辞辛劳,多次尝试联系女婿,终于在不懈努力下,电话再次接通。10岁的女儿,这个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此刻却满心期待又带着一丝胆怯,对着电话那头喊出了藏在心底许久的话:“爸爸,你能不能早点回来,我想你了。”那声音稚嫩却又充满了渴望,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她对父爱的无尽思念,让人听了心疼不已。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回应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孩子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爸爸只是冷漠地说:“再说吧,我等晚一段时间好吧?”那语气中听不出丝毫的情感波动,仿佛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话音刚落,10岁的女儿眼中瞬间噙满了泪水,小小的身躯微微颤抖,带着满满的遗憾和委屈说道:“爸爸,你的‘晚一段’已经说了2年多了,这2年里你都没有打过一个电话关心过我。”那一刻,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孩子的哭声回荡在房间里,让人揪心不已。
看到孩子如此伤心,记者心疼不已,眼眶也微微泛红。随即,记者轻轻拿走手机,深吸一口气,准备与这位“失踪”的父亲好好交流一番。记者关切地问道:“你现在人在哪呢?孩子真的很想你,她需要你的陪伴和关爱。”可没想到,这句话刚问出口,“失踪”的父亲就像被触碰到了敏感神经,语气突然变得急躁而冷漠:“别问了!”随后,直接挂断了电话,只留下“嘟嘟”的忙音,仿佛在切断与这个家庭最后的联系。
记者并没有放弃,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这个家庭的完整,他们随即拨打电话至孩子父亲所在地的村委。记者诚恳地说道:“麻烦你们让他回来家里边看看孩子吧,孩子天天盼着他爸爸回来,每次提到爸爸,眼睛里都闪着光。老人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好,照顾孩子越来越吃力,接下来孩子该怎么办啊?她需要父爱,需要一个完整的家。”
从法律层面而言,我国《民法典》第1067条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义务,这包括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和精神上的关爱陪伴。不履行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情节恶劣者可能构成遗弃罪。在这起事件中,女婿长期拒不履行抚养责任,两年间拒绝接听女儿电话、拒付抚养费,甚至在孩子渴望父爱的时候选择逃避,其行为已经涉嫌遗弃罪。参考同类案件,2024年某地一名父亲因妻子去世后拒养子女,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法律是社会的底线,它保障着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权益。当个人情感与法律义务冲突时,社会必须划清边界,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律的庇护下健康成长。
然而,女婿的“痛苦”辩护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网友们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一部分网友评论道:“悲痛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孩子何其无辜?她才10岁,正是需要父爱的时候,父亲却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抛弃了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无论遭遇多大的打击,都不能成为抛弃孩子的理由。”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社会应给予丧亲者更多理解,毕竟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理解不等于纵容,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振作起来,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毕竟孩子是无辜的,她需要父亲的关爱和陪伴。”法律与伦理的冲突,在这起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法律强调的是责任和义务,它如同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障着社会的秩序和公平;而伦理则更注重人性和情感,它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爱。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韩女士的困境,折射出我国隔代抚养群体的普遍处境。她坦言,自己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行动已不如从前便利,照顾外孙女日渐吃力。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她就要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然后送孩子上学;白天,她要操心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关注她的学习和心理状况,生怕孩子因为缺少父爱而受到伤害;晚上,当孩子入睡后,她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洗衣服、打扫卫生。孩子懂事,总说“妈妈走了还有我,长大后养外婆”,但她才10岁啊,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却过早地承担起了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责任。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我国随祖父母生活的孙辈占比达38%,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60%。这些老人不仅面临经济压力,就像韩女士独自承担外孙女生活费,为了孩子的营养和教育,她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却总是给孩子买最好的;更承受情感重负,他们既要填补父母缺位的空白,给予孩子缺失的爱,又要应对自身衰老带来的无力感,身体和精神都备受煎熬。他们用自己的衰老和疲惫,支撑着孩子的成长,却往往被忽视和遗忘。
更关键的是,社会支持体系对此类家庭长期失语。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不足,老人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帮忙照顾孩子,只能自己日夜操劳;心理疏导资源稀缺,老人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长期压抑导致心理问题频发;法律援助门槛高,老人不懂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这些因素导致韩女士只能求助于媒体,而非制度性解决方案。当“父爱缺席”演变为“代际抚养困境”,社会不能再将责任简单推给个体家庭,而应伸出援手,给予这些家庭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就是【妻子去世后丈夫称太痛苦2年没回家】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