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退将讲述歼 -16 与美军机激烈缠斗近 50 分钟的震撼场景。在那片空域,歼 -16 以其卓越的飞行性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来犯美军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决。歼 -16 如闪电般穿梭,灵活应对美军机的各种挑衅动作,毫不畏惧地将其牢牢锁定。最终,歼 -16 用实际行动向美军传达出坚定的信号:这里是中国的天空,让你来得了回不去!这彰显了中国空军的强大实力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空中力量的不可侵犯性。
台退将谈歼-16与美军机缠斗近50分钟
【台退将谈歼-16与美军机缠斗近50分钟】近日,歼-16在南海与侵犯我国领空美军机缠斗近50分钟。台退将栗正杰表示:我让你来得了,回不去!台退将栗正杰表示,双方缠斗了近50分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解放军最重要释放出来的这个讯息,最大的含义就是告诉你美军,我让你来得了回不去,你如果来我就跟你缠斗到底。南部战区空军歼-16飞行员徐忠昌与战友24小时不间断处置敌情,凌晨还在远海与敌进行空中对峙,并缠斗了近50分钟。台湾省陆军退役少将、著名时事评论员栗正杰在一档节目中解读了中美军机此次较量的情况。他认为美军战斗机只坚持了10分钟便落败,后40分钟被歼-16追击。栗正杰进一步分析,F/A-18E/F战斗机的内油量不足以支撑其进行50分钟的近距缠斗,顶多现场待个10多分钟就必须返航。相比之下,中国空军的歼-16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内油高达9.6吨,作战半径达1850公里,再加上主场作战的优势,可以持续追逐。因此,栗正杰断定,这“近50分钟的缠斗”的真相应该是前10分钟双方在缠斗,之后美军F/A-18E/F开始撤退,被歼-16追赶了40分钟。
据报道,南部战区空军歼-16飞行员徐忠昌与战友在南海执行24小时不间断战备巡航任务期间,于西沙永兴岛附近空域与外军战斗机发生缠斗。台军退役将领栗正杰结合卫星图像与美军航母动态分析认为,此次挑衅的美军机为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上起飞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该机型作战半径仅780公里,而克拉克空军基地距永兴岛超1000公里,无法不加油抵达,进一步印证其航母起降来源。缠斗过程呈现显著战术差异。栗正杰指出,F/A-18E/F在10分钟内即因燃油耗尽陷入被动,而歼-16凭借9.6吨内油量与1850公里作战半径,持续实施“追尾锁定”“滚转贴近”等高风险机动。这种战术执行能力,源于歼-16双座舱设计——前舱飞行员专注机动,后舱武器官掌控态势感知,形成“1+1>2”的作战效能。
据分析,此次交锋的导火索是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4月21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从关岛启程,途经菲律宾海与日本“有明”号驱逐舰演习后,于5月3日抵近黄岩岛东北约190公里海域。卫星图像显示,截至5月4日,该航母仍滞留黄岩岛附近,其搭载的F/A-18E/F舰载机成为此次挑衅的急先锋。
美军选择永兴岛方向并非偶然。作为南海战略支点,永兴岛机场可起降歼-16等重型战机,对美军航母编队构成直接威胁。栗正杰指出,F/A-18E/F若从克拉克基地起飞,需面临1000公里航程与780公里作战半径的矛盾,唯一合理解释是从“尼米兹”号起飞。这种“航母贴脸”战术,暴露出美军试图通过近距离施压测试解放军反应的意图。
“前10分钟缠斗,后40分钟追击”F/A-18E/F作为中型战机,内油仅够支撑高强度机动10余分钟,而歼-16凭借9.6吨内油与1850公里作战半径,在主场优势加持下,可从容应对持久战。这种续航差距在远海空战中尤为致命,直接导致美军机陷入“打不动、逃不掉”的困境。
装备性能的差距更体现在实战细节中。解放军飞行员徐忠昌在采访中提及的“24小时不间断处置敌情”“凌晨远海对峙”,印证了歼-16双座舱设计的战术优势:前舱飞行员专注机动,后舱武器官掌控态势,形成“1+1>2”的作战效能。反观美军F/A-18E/F,在面对PL-15中距弹与PL-10格斗弹的双重威胁时,其过时的航电系统难以招架。
歼-16是我军现役的一款标准重型战斗机,超过3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保证了它能从南海岛礁基地起飞,抵达相关空域后,仍有充足的燃料执行任务,与对手进行必要的周旋。反观美军的B-1B,虽然块头巨大,但在近距离空战中,面对灵活的战斗机,它更像是一个需要保护的目标,而非有效的空中格斗参与者。重型战斗机相较于中型机,平台更大,发动机推力更足。这通常意味着可以安装孔径更大、功率更强的雷达,看得更远,也能挂载更多、种类更丰富的弹药,打得更狠。因此,若真发生空中对峙,两架状态良好的歼-16,凭借其平台优势,面对几架性能代差不大但体量小一级的中型机,加上实力有限的轻型机和笨重的轰炸机,理论上完全具备周旋甚至占据优势的可能。
在这次远海较量中,歼-16展现出的超强性能,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款"重量级选手"最大的杀手锏是什么?答案就是它那令人惊叹的超大油箱容量。在远海作战中,充足的燃油就意味着更强的战术灵活性。就拿这次50分钟的缠斗来说,换成其他战机,恐怕早就要打退堂鼓了。比如说歼-10C,虽然也是咱们的明星战机。但要是让它执行类似任务,就不得不带上三个副油箱。这就好比运动员背着个大包袱比赛,怎么可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一旦进入缠斗状态,还得先把副油箱扔掉,否则连基本的机动性都保证不了。扔掉副油箱后,估计连10分钟都坚持不了,就得因为油料不足而退场。反观歼-16,根本不需要这些"外挂"。它那超大容量的内置油箱,就像是给战机装上了一个"超级电池"。这种设计让它在远海作战时特别从容,完全不用担心"续航焦虑"。难怪它能在南海岛礁的日常巡逻任务中,成为我军的主力战机。
在空战中,油料就像是战机的"生命线"。正常巡逻时,飞行员都会预留大约40分钟的燃油作为安全储备。但一旦进入缠斗状态,油耗会急剧增加。高强度机动、快速爬升、急剧转向,每一个动作都在疯狂"烧油"。而歼-16即使在这种高强度对抗中,依然能保持长达50分钟的作战能力。这种强大的续航能力,让歼-16在远海军事行动中占尽优势。它可以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拳击手,既有爆发力,又有持久力。不管对手使出什么招数,都能从容应对。
栗正杰在节目中强调,歼-16的“50分钟缠斗”绝非偶然。从徐忠昌“掌握6种机型飞行技巧”“安全飞行1800小时”的履历可见,解放军飞行员年均200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训练,已形成“肌肉记忆”般的战术素养。这种“人装结合”的能力,在跨代改装训练中尤为突出——昔日歼-7飞行员通过系统化改装,竟能在歼-16上将苏式缠斗经验与国产航电完美融合。对于美军而言,南海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写。当F-35C尚未形成战斗力,当B-1B被证明不适用于近距空战,解放军却已通过歼-16、歼-20等装备形成“四代半+五代机”的梯次配置。这场50分钟的空中博弈,不过是南海新常态的缩影:在这里,挑衅者必须做好“有来无回”的准备。一直以来,B-1B“枪骑兵”都被美军视为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关键空中力量,美空军都在国会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证,包括B1B在内的战略轰炸机部队是未来“太平洋冲突”中最有效、最可靠的军事资产。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美空军的脸,五角大楼官员承认,此次失败暴露了美军在近距离空战中的诸多短板。
以上就是【台退将谈歼-16与美军机缠斗近50分钟】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